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活得很累的根源:过度负责
2025-07-04

真正让人疲惫的,从来不是做事本身,而是扛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责任去做事

当我静下心来反观内在,会发现许多疲惫与无力感,并非因为外在世界对我要求过多,而是因为内心不肯放下“必须负责一切”的执念。我曾以为,过度负责是善良、是担当、是可靠,却在无数夜深人静时,被无力感和委屈淹没。

一、过度负责的人,会把自己活成囚徒

当一个人把“要对所有人和所有事负责”视为理所当然时,内心就会自动收集一切微小的错误与不完美,并把它们都归咎于自己。

张泉灵曾以满腔热血奔赴珠峰、汶川地震第一线采访,她的尽责无人可替,但当身体亮起红灯咳血不止时,她才明白,再大的责任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承担。

工作中,我们以为“只有我可以做、我应该做、我不做不行”,于是拿着三千块的工资,操着三千万的心。家里、公司、朋友圈里,我们习惯了接住所有求助与情绪,把别人的舒适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持续背负他人责任,是在用自己的健康、时间和心力换取片刻的秩序感,却将自己困进自我营造的囚笼中。

真正清醒的人懂得:责任要扛,但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扛,多一分就是执念,少一分便是松绑。

二、你以为的负责,其实是越界

很多人以为“负责”意味着“全包”,但真正的负责是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而不是替别人活、替别人决定。

父母以过度照顾将孩子锁在保护中,剥夺了他们独立和挫折教育的机会;领导以包揽业务来弥补团队不足,却让下属失去成长机会;伴侣以操心对方的生活点滴来示爱,却换来对方的冷淡和依赖。

我见过一个朋友,每天五点起床做早餐,将孩子的煎饼切成星星形状,以示自己的用心。但当孩子和丈夫毫无察觉,她才明白,用牺牲自己来满足“完美照顾”的责任感,不过是累了自己,别人却并不一定需要。

如果你总是插手别人的事务、替别人承担所有决定,那便是越界。而越界的“负责”并不会让关系更紧密,只会让对方失去独立成长的空间,让自己被困在无尽的付出与不被理解的委屈中。

三、越清醒的人,越懂得适度负责

责任感若失去边界,会变成枷锁。真正的成熟,是学会辨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他人的课题。

学会“偷懒”
谷歌“20%时间规则”提醒我们,专注于最重要的20%核心任务,比面面俱到更有效率。家中适当做“60分妈妈”,让孩子学会自律,让家人学会体谅,让自己学会专注自我成长。

分清责任边界
别人的情绪是别人的事,别人的选择是别人的事,别人的成长是别人的事。你只需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对他人的成长保持支持而非代替。

接纳自己的有限性
登山时若队友滑落,教练首先教的是“先确保自己的安全”。若你都无法自救,又如何帮助他人?接纳不完美,承认有限性,才是真正的负责。

四、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真正对别人负责

真正的责任感,是先将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先让自己活得健康、稳定、有节奏,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予他人支持。

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先尊重自己的时间和健康,才能真正长期可靠地支持他人;先守护自己的边界,才能让他人学会成长和独立。

当我学会放下过度负责时,身体开始轻盈,心灵开始澄明,关系开始舒展,生活开始回到本来的节奏。

结语

亦舒曾说:“无论什么事,鞠躬尽瘁,均有限度,只能做到这样,如果还不够好,也只能作罢。”

世事有度,人生有度,负责有度。

过度负责是一种执念,适度负责才是智慧。

当你开始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责任感,为自己腾出空间去成长与呼吸时,生命的质感会变得柔软又坚定,平和又清亮。

万事适可而止,人活得从容,才是真正的负责。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