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会赚钱,不是情商高,而是它
2025-07-04
一个人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情商高,也不是会赚钱,而是源自内心的原动力
我坐在晨光还未爬满窗沿的清静时刻里,心里想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到底从哪里开始。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持久而稳定的努力,羡慕那些不被琐碎与欲望撕扯的人,羡慕他们可以专注地向一件事、一条路走去,却很少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有的人能这样,而有的人却始终无法走到半途。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在于情商高,也不在于能快速赚钱,而在于内心深处不息的原动力。它不被外界的掌声左右,也不被短期的得失牵引,那是一种活在骨子里的信念,是你即使无数次被打回原点,依然会想再走一遍的心意。
原动力是一种内心的召唤,它让人必须走下去
当陈睿说,他的成就感不是来自产品有多少用户使用,而是即便只有一个人愿意为他鼓掌,他都觉得值得。那一刻,他的路已经决定好了。他离开猎豹去做B站时,他只是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召唤上。
雷军说真正的一流程序员是没有杂念的,拼命干三天谁都可以,但拼命干一年,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我理解这种没有杂念的状态,来源于内心的一种必须做到的坚持,而不是要去做到的执念。那是因为你对自己有要求,对世界有使命感。你会因为不够好而难受,会因为做不到最好而失眠,会因为没有尽力而羞愧。
原动力是你内心无法妥协的部分,它会让你在所有舒适的环境里都无法安睡,让你在所有懈怠时刻都满怀焦躁,让你在看见真正美好时,心中升起“我也要做到”的清明。
持续努力和真正优秀之间,隔着一个原动力
很多人并不缺努力,却始终不够优秀,因为他们努力的背后没有“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的根本理由。他们努力是因为老板要求,是为了完成KPI,是为了不被责备,而非出于内心对“更好”有执念般的渴望。
张小龙做微信,不是为了做一个大产品,不是为了流量和广告收益,而是因为他无法容忍不好的工具。他想做一个真正优秀、干净、纯粹的产品。做产品不是为了市场的拍手,而是为了心中的笃信。他曾说,如果他是个木匠,也会是一个好木匠,因为他会热爱雕刻木纹的过程,会执着于打磨最合适的弧度。
这种“无论世界如何喧嚣,我都在做我认定的事”的坚定,是原动力在作祟,也是最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力量源泉。
原动力不仅能被发现,也能被培养和升级
很多人问,原动力能改变吗?当然可以。
当黄老师从写作者转变成创业者后,他的原动力被彻底改变。过去的他以文字为尺度,如今以成就为尺度;过去他跟作者比,如今跟创业者比。他被迫进入了新的赛道,被新赛道里的强者激励,被新的舞台重塑欲望。
每一次与强者的同行,每一次被新的场域刺激,都是原动力被升级的机会。我们在读林肯、富兰克林传记时,会被他们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震动,会被他们在逆境中不放弃的坚韧打动。那是原动力最真实的样子:不需要外力推着走,而是自己无法停下脚步。
当你从仅仅想过安稳日子,到开始想成就一番事业时;当你从只想养家糊口,到想给更多人创造价值时;当你从只想月入稳定,到想让更多人因你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时。你会发现,你的原动力在升级,你对努力的定义在升级,你对自己的期望也在升级。
找到属于自己的原动力,才是这一生真正的修行
这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不缺努力的人,缺的是能找到真正原动力,并愿意为了这份召唤付出到底的人。
我一直相信,找到属于自己的原动力,是每个人真正的修行。当你找到它,你会开始不计较短期输赢,不惧怕暂时的落后,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干扰,你会找到真正的宁静和笃定。
你会愿意像张小龙改产品那样,用十年打磨一个工具,用一生做好一件小事,也会愿意像匠人雕刻木器一样,把看似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当你在凌晨三点还在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作品,当你在一切人都睡去时依然热血沸腾,当你在孤独的打磨中感到真正的满足,那时,你已经找到了真正属于你的原动力。
让原动力成为你最锋利的武器,也是最温暖的港湾
这世界变化太快,诱惑太多,如果没有一份真正的原动力,人很容易迷失在流量的泡影里,迷失在短期的成功里,迷失在别人的眼光里。
但当你找到了原动力,你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狂喜或沮丧,你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左右前行的方向,你会在深夜对自己微笑:我走在我想走的路上。
你的一生会因为这份原动力而光芒万丈,无论外界如何变幻,你都能坚定前行。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