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去世:我活过,你活过吗?
2025-07-04
真正的清醒,是敢于活过一场
在生命这场有限的旅途中,真正重要的不是“曾经来过”,而是“曾经活过”。蔡澜在飞机颠簸中端起酒杯的从容,源自他对自己生命坦荡的肯定。他活得够痛快,才敢在死神的耳边轻轻说出“我活过”。这一刻的自由感,只有真正体验过风雨、吃过鲜甜、看过世间百态的人才能体会。
潇洒和正经无关,和诚意有关
当外界用“老不正经”来评判蔡澜时,他轻轻笑着说:“要那么正经干嘛?”真正的潇洒,不是无所顾忌,而是无所畏惧。有人用半生维护形象,有人用半生寻找自己,但蔡澜在写字、制片、吃饭、喝酒、看展、旅行中真实而坦荡地活着。他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他更在意是否此刻的自己在真诚地活着。世间的正经往往只是面具,潇洒才是赤诚。
见识多一点,总是好的
很多人觉得“玩物丧志”,而蔡澜却说“玩物养志”。他在拍片间隙去研究红酒的木桶香,在美食节目录制前亲自试验小说中“豆腐镶火腿”的做法,用电钻在火腿上打洞,用雪糕勺在豆腐上抠球,用八小时大火蒸出最嫩的口感。活着,最幸福的就是这种好奇心,这种想试一试的冲动和不怕失败的勇气。活着不是为了讨生活,而是去体验生活。
不在熟悉的安稳里耗尽一生
当蔡澜已经在电影界做到顶点,他选择离开,因为他想要更多未知的、有趣的生活。他放下了别人羡慕的钱权名利,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日子。人生走到一半,很多人选择“继续”,他选择“改变”。他深知,时间有限,若不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只能活在别人期待里,直到某天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吃喝玩乐,是一种生命力
很多人误解蔡澜,把他的美食、美酒、旅行当作“玩乐人生”,却忽视了其中隐藏的真实生命力。一个能真诚享受一碗面、一杯酒、一次旅行的人,一定也在用同样的真诚对待工作与生活。真正能吃好、睡好、玩好的人,不是放纵,而是深知“活着”本身就是一份值得珍惜的礼物。蔡澜懂得饮食男女的美,也懂得“生命无常”的重量,因此他笑得开怀,吃得满足,活得认真。
在未知中寻找乐趣,在变化中积蓄勇气
蔡澜曾说:“生命有限,应该追求一些自己的、有趣的东西。”当很多人在熟悉的生活里耗尽激情,他在未知的旅途中发现更多自我。他离开电影界后,做美食节目、写书、写字、做评审、写专栏、开餐厅,和喜欢的人吃饭、喝酒、聊天,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无数人的艳羡。他的人生不拘泥于单一的标签,而是永远在变化中保持鲜活。
真正的无畏,是面对死亡时能笑着说“无憾”
“别去想死的事,先活尽兴了再说。”蔡澜活出了许多人想要却不敢的姿态。他不是不怕死,而是因为活过,所以不怕死。当一个人真实地爱过、吃过、喝过、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时,生命就不再是疲惫地消耗,而是灿烂地燃烧。真正的无畏,并不是不怕死亡,而是心中无遗憾地迎接每一次晨光。
留一点任性,给想做的事一个机会
在生活里,总有人规劝“算了”,总有人催促“快点”,总有人提醒“不要乱来”。可蔡澜却用行动告诉我们:“有趣的人生,值得任性。”他选择喝想喝的酒、吃想吃的美食、写想写的文字、做想做的节目、见想见的人。他给了自己去做这些事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在有限时间里绽放的自由。
这一生,活得“痛快”比什么都重要
“我活过。”简单的三个字,是对这一生最好的总结。无论经历什么样的风雨,承受什么样的误解,面对什么样的境遇,都要问问自己:“此刻,我是否真的在活?”活着不等于呼吸,活着是带着笑去见山川,带着心去体验人间。痛快,是让自己与天地对话时,能挺起胸膛说“此生无悔”。
蔡澜离世,香港四大才子的时代落幕,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启示:
别把活着当作理所当然的重复,而是要把活着当作一场值得被书写的旅程。
如果生命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我愿意在夜深人静时,轻轻告诉自己:
“今天我依旧真实地笑过,哭过,爱过,吃过,写过,梦过。”
这一生,我活过。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