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读《论持久战》,时代、经验,拥有了这两样利器,中国必胜
2024-07-14
9:17-9:43(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
这句话里带着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或者乐观不是普通人那种看到片面之后主观上的盲目乐观,而是伟人在洞察历史,洞察中外大势之后,智慧之言,是笃定的,不容置疑的。完全不同。
而这正是我们要学习伟人的地方。
学会全面而客观的看问题。
这离不开大量、广泛的阅读,离不开经历尽可能多的世事,也离不开见更多的人,行更多的路。
人一生,心在路上,身在路上。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
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同时是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不太清楚在毛主席之前是否有人对中国社会有如此清晰的定义。即便有,也未有毛主席对中国如此清晰的认识,并落实纸面,用实际行动取得全社会认识。
知己知彼。
我弱,这本身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弱,还自大,盲目乐观,那是覆灭之兆。
或者我弱,只是看到我之弱,不知弱在何处,于是把自己想的不堪一击,弱不禁风,难免就滋生起悲观、绝望之感。
绝望的人就会懒惰下来,心懒,身懒,垮下去。
一旦人或者团体的意志垮了,就彻底垮了,没戏了,退出历史舞台了。
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以弱小和草莽之出身,逐渐强大登上历史舞台,全在于一股气,志气,意气,英雄之气,男儿之气。
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
历史,进步,时代,三个关键词,一语中的。为什么这样讲呢?一个不站在历史角度,以深邃、洞见的目光来看当时的中国的话,他压根提不出中国是进步的。
进步对抗退步。
正义对抗邪恶。
新时代淘汰旧时代。
这是趋势。
毛主席看到了这一趋势。
并且笃定。
这就是底气。
底气、自信、相信未来一定得以美好实现。
这是伟人之资。
有人说我拍马屁,那请你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准确预测一下中美、中欧未来发展之势,中国能否和平的复兴、和平的崛起?
你回答一下。
在这种错综交杂的局势下,没有深刻的洞见,你能准确预测么?多的是互联网上的各种胡乱猜测,一个字:蒙。
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
毛主席刻意挑出中国之进步,与众不同。
是的,与众不同。
因为中国从清朝末年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之弱开始,尝试各种变法革新,意图改变这种弱之态势开始,已经各种努力和尝试了上百年。
这是其一。
蓄势已经蓄了上百年。
不是一时之意气。
二是马克思横空出世,昨天的文章中已经讲到,马克思这样的时代人物,是广大的人民形成的势需要他,他来了,是时代需要他,他来了,同时也是他选择了时代,互为成就。
时代的人,人的时代。
成就历史的人他必然是在社会、人类剧烈变革的时候,马克思是,毛主席是。
他们非常敏锐的意识,触摸,感受到了时代脉搏。
所以,毛呼吸讲,这是中国的进步,仅仅中国的进步。
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
毛主席一口气列出了这么多中国的进步。
他们是中国所独有的。
毛主席肯定资本主义的进步,相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说。
毛主席对无产阶级更加有信心。
所谓无产阶级,实际就是站在脚下的、底层的绝大多数人,他们不掌握资源,他们就有强烈的变革需求。
他们太苦了,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公平。
只需要发动,就是山呼海啸,就是天崩地裂。
毛主席还提到了经验,是的,实践出真知。
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基础。
战争年代的经验都是血与火的经验,都是先辈们勇敢牺牲换来的。
所以极其宝贵,极其具有经验性、指导性、实践性,做不得假。
将这些经验浓缩成文字,做成艺术作品,以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给他们,那一个经验就变成了千千万万的经验。
这就是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艺术作品是传承经验的不二之选,容易被接受,传播面广。
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是啊。前17年,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以巨大牺牲换来了取胜的基础经验。
在我们的日常里,人生经营里,何尝不是如此呢?
或许在初期的几月几年里,你颗粒无收,你一无所获,你感觉不到明显的、值得大书特书的正反馈。
但你持续去做,持续去积累,持续去死磕,持续去实践,潜移默化中,你就获得了大把大把的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他们被一次次练习,烙印在你心灵最深处,变成你的肌肉记忆。
以后,你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因为你拥有经验。
毛主席为何在抗日战争的那个时间节点,拥有了如此笃定的信心和勇气,说,我们有了17年经验,一定可以打败日本?
因为成功的经验就是底气。
而这需要时间、血与火的付出得到。
我们现实里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投入,需要忍受寂寞之煎熬,熬过去,就是艳阳天,就是坦途。
我突然对马云那句名言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多数人不是死在今天,也不是死在明天,而是死在后天晚上,黎明前的黑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