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一辈子不吹几次牛逼然后实现,不是白过一辈子吗
2025-07-04

真正让人心生敬意的“吹牛”,是以愿力点燃命运的火种,然后用脚踏实地去兑现。

当我走在深夜的小巷,听见风吹过树影,也想过人活着为什么要说那些看似“狂”的话。人说“吹牛”,有时是笑谈,有时是承诺,有时是自我唤醒。没有愿望的灵魂,如同夜里失去灯塔的船,只能在黑暗中漂泊。一个人说出“我要做成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心安上了一个坐标,让人生有了明确的航向。

人活一世,如果不曾许下几个听起来“牛逼”的愿望,并且拼尽全力去实现,确实像白过了一场。

少年时见过一些眼神闪亮的人,他们坐在破旧的教室里说:“我以后要做科研,要做电影,要做能改变别人的事。”当时周围的风笑声、考试压力、贫困的现实都像浪潮一样嘲笑他们,可他们依旧说完后低头继续写题继续打工。我在多年后看见他们,有的实现了,有的没能完全做到,但无论结果如何,那句“吹牛”本身就让他们不再只是平庸而活,而是带着热望而行。

每一次敢于许下“狂言”,都是内在生命对真实自我的召唤,是向这个世界递出的战书。

有人说“少说多做”,这是对的,但若没有说出的愿力,做往往流于散乱无序,少了方向。真正的少说多做,是在心里先有“我想做成一件牛逼的事”的种子,然后不急于炫耀,而是暗暗把力量积蓄到脚下。也有人说“不要吹牛”,是因为世上太多嘴上空谈、行动贫瘠的人,可如果一个人心里连“牛”都不敢吹一次,他又如何唤醒深埋在体内的潜能?

有些“牛”是给别人听的虚张声势,而有些“牛”是给自己听的自我召唤,后者是修行和创造的开始。

我想起年少时和朋友在球场上跑完步,夜风掠过我们汗湿的背,我们说:“总有一天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让家人过上轻松的日子。”那时我们没钱、没背景、没资源,可就是因为说了这句话,后来读书时选择了比别人更拼,工作时敢于尝试更大的机会,夜里困倦时依旧不放弃看书写字。那些“吹牛”的瞬间,其实是自我燃烧的火种,它不一定每次都能兑现,但它让我们保持清醒和不甘。

真正让愿望落地成现实的,是行动里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调整,是长期的孤独和自我对话。

有的人说完“我要创业做到年入千万”,就每天去应酬混圈子,却不真正沉下去把产品做好,这种“吹牛”终成空谈。有的人默默写在日记里:“我要把自己修炼成能帮助更多人的样子”,然后每天看书练习表达,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在研究和积累上,这种“吹牛”虽无人知晓,却终会发芽开花。

愿望不需要昭告天下,但必须真诚地对自己说,且要敢于承担兑现的代价。

如果说“吹牛”是对未来的承诺,那真正的尊严不是嘴上的荣耀,而是兑现时流下的汗与泪。吹牛时需要勇气,兑现时需要坚韧,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定力与自省。如果说“愿望是牛”,那么“脚踏实地去干”就是牧养这头牛,让它从最初的瘦弱变成真正能承载生命重量的力量。

“吹牛”值得,但更值得的是吹完牛后依旧内心谦逊,行动坚定,能在风雨里咬牙不退的品格。

有时候人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些高目标,不是因为必须要实现才能快乐,而是因为有这样的方向感,人才不会被琐碎的日常吞噬掉热情和斗志。当我听到有人说“我想写书影响很多人”、“我想带家人周游世界”、“我想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我从不笑他们狂妄,因为我知道这些“牛”只要带着善意和真实的愿望,它就是他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灯火。

吹一次“牛”,就要用一生去兑现一次,生命因此获得重量和温度。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是靠结果证明自己牛,而是在兑现的过程里,一点点成为那个更广阔、更自由的自己。纵然过程满是辛苦、怀疑、失败甚至反复的迷茫,但只要不曾背叛初心,每一次向愿望迈进的脚步都值得尊敬。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安全和顺滑,而在于有几次真切地燃烧自己,为心中的愿望拼过命。

很多人问:“值得吗?”我说,若不去拼,结果未必差,但灵魂常会有遗憾;若去拼了,结果未必如愿,但生命会更饱满。吹过的“牛”,实现与否是外在结果,但敢吹敢干本身,就是让人活得真实且鲜活的重要理由。

最后想说:如果有想吹的“牛”,就先去说出来,再用行动去兑现,让愿望在日日耕耘中落地生根。

不必羞于有雄心,也不必怕被人笑,活着若能留下一两件想都不敢想、最终又真的做成的事,便是一生值得的荣光。哪怕最终只成就了一半,也好过从不敢想、不曾迈步的庸碌一生。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