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从零开始学写作,我终于明白: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2025-07-06
人生最怕的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半途而废。
我清晰记得那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四周是熟悉的家具,窗外是熟悉的风声,但我的内心却陌生又空荡。那是我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后的一天,时钟的每一下都像在提醒我已经输了一局。当时以为这就是失败的终点,却不知真正的失败,是在这里停下来,再也没有重新开始。
所有磨砺过你的人和事,都会在未来渡你一程。
那段时间我以为只要找到“最快赚钱的方法”,就能立刻翻盘。我买了无数课程,看了无数案例,渴望复制别人成功的路径。可是钱花了,时间过去了,我却依旧在原地徘徊。直到我开始静下心来写作,才意识到真正能带我跨越困境的,不是捷径,而是让自己变得真正有价值的技能。那些看似被辜负的时光,都是在打磨我,让我在跌倒时依旧能站起来。
专注做一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之前的我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快,结果什么都没做成。直到我真正开始写作,跟着老师练习选题、打标题、搭框架、改稿子,我才发现,专注写好一篇文章,比看100篇成功案例更有用。写作让我学会了看见自己的不足,也让我学会了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成一个个能落地的小行动。看似重复的练习,实则是积累下一次飞跃的土壤。
写作不仅是赚钱的手段,更是修炼心性的工具。
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难熬的不是深夜码字的疲惫,而是被驳回稿件的挫败感。每一次被老师要求重写,内心都像被戳破一样疼痛。我想逃避,想放弃,但当我咬牙坚持下去,修改到第六稿、第七稿,看着一篇原本杂乱无章的稿子变得清晰有力时,我发现我的内心也变得坚定了。写作不仅让我有了收入,还锻炼了我的情绪稳定和专注力,让我在生活的风浪里学会了不慌不忙。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以前总以为写作很难,赚钱更难,可当我真正开始做,每天写,每天改,每天复盘标题和框架时,我发现困难都在做的过程中被瓦解了。想象出来的恐惧是无底的,行动起来的困难是有限的。当我从一个只会埋怨的人,变成了一个每天主动找老师沟通,认真迭代作品的人,结果也在慢慢改变。
坚持做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你惊喜。
刚开始时,我写得很慢,写得很差,甚至在训练营里成为“逃跑”的学员。可当我决定重新回到写作里,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练习上,我才真正踏上了成长的路。收集300个爆款标题,拆解每篇文章的结构和写法,每天坚持输出内容,这些不起眼的积累,最终让我在公众号、小红书和视频号里都有了自己的作品和收益,也让我重新找回了“可控感”。
越是无助时,越要靠行动找回力量。
那时候我负债累累,看着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生活似乎没给我留任何退路。可真正让我走出泥沼的,不是一次暴富的机会,而是一次次扎实的写作练习和持续的行动。写作让我在无助中看见了自己的进步,让我在混沌中保持清醒。越是无能为力时,越要相信“先解决能做的,再面对不能做的”,让行动成为翻越困境的桥梁。
真正的逆袭不是速度,而是长期不放弃。
曾经以为写作是“一夜爆红”,后来发现写作真正的力量在于长期稳定的输出和持续优化的思维。在短时间内写出爆款并不难,难的是持续写出能带来价值和信任的内容。写作让我明白,每一份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内心,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努力。那些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的时光,才是最值钱的积累。
半途而废才是真正的失败,坚持到底才能看见花开。
回头看过去两年的写作之路,最庆幸的是没有再选择逃跑。真正的失败不是写得不好、变现太慢、成长太慢,而是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让“半途而废”变成了自己的常态。只要坚持继续写、继续学、继续做,每个人都能在写作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写在最后:
40岁学写作不是笑话,半途而废才是笑话。无论年龄几何,起点在哪里,真正让人改变命运的从来都不是捷径,而是每天扎实写作、不断改进的那双手和那颗心。
当你迷茫时,别急着质疑写作无用,而是先问问自己:我到底写过多少字,改过多少稿,拆解过多少文章,收集过多少标题?别着急得到你配不上的东西,当你配得上的时候,一切都会来。
愿你用写作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用写作让生活重新可爱,用写作让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下一次坚持的动力。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