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想赚钱,做好这1%(深远意义)
2025-07-07

赚钱不靠听道理,而靠抓住真正需要动手做的那1%。

每次看那些在台上喊“跟我学就能年入千万”的讲师,心里会生出一句话:他们赚到的钱,是台下的人交的学费。很多人听过一百种成功学,但日子依旧难过,是因为赚钱这件事从来不靠听道理,也不靠存着干货文章等待哪天有空翻出来复习,而是靠那1%真正落地执行的行动,在合适的方向上动手做出来。那些在台下听课的表情认真,笔记密密麻麻,心里暗自发誓从明天开始努力的人,第二天依旧被闹钟打败,继续奔波在重复的轨道里。而那极少数的人,哪怕只听懂一句,也立刻找机会用起来,他们才是真正走在赚钱路上的人。

选对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赚钱这件事很少依靠更努力来取胜,真正的分水岭往往在选择的时刻出现。在生活里,太多人在纠结是选便宜还是贵的,是选安全还是冒险,是选多做一点还是少做一点,却忽略了真正决定性的问题:做的方向对不对。当所有人涌向某个“能赚钱”的赛道时,这个机会往往已经从蓝海卷成红海,再卷成血海。真正的机会,是在所有人都在往左走时,你敢停下来往右看一眼。有人开奶茶店能月入十万,是因为他看到小镇青年喝奶茶更多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有人做短视频日入万元,是因为他愿意把一句话拆成十个视频蹭平台算法的红利。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一百倍。

不妥协在关键环节上,其他地方可以放下力气。

真正赚到钱的人,都很懒。他们在大多数事情上都不争不抢,能不做就不做,能省力就省力,但在关键事情上却从不妥协。写短视频标题时,他们能反复打磨到精确击中流量偏好;谈供应链合作时,他们能熬夜分析合同每一条可能隐藏的坑;在用户留言里,他们能盯到深夜找出真实需求在哪里。他们从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卷死自己,却在真正该用力的地方坚持到极致。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是所有赚钱高手共有的特质。

需求是被人骂出来的,不是被问出来的。

想赚钱,要去看人们在抱怨什么。真正的需求不是调查问卷里填出来的,而是别人天天骂却依然离不开的地方。大学生天天骂食堂难吃,却每天还要去排队,那就是机会;宝妈在群里抱怨带娃累,说明她们需要帮手;打工人天天骂通勤太久,又不得不坐地铁去公司,那就是可以被缩短、被改善的空间。有人承包食堂窗口卖自助泡面,有人做代接送孩子的跑腿,有人卖迟到免责证明,都赚到了钱。很多赚钱的点子看起来很荒诞,但都是从人们的“骂声”里找出来的。

在真正启动前,先用最小成本试错。

做生意亏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性亏光所有本钱再无翻身机会。聪明的人做事习惯先用“最小成本尸体”去探路,哪怕失败,也只损失最小的时间和金钱。他们想做奶茶店,会先在家里做20杯送邻居试,想做短视频会先用最简单的设备拍十条测测流量,想做跨境电商会先混微信群和义乌直播间,测试什么产品好卖,什么产品退货率低,利润率高于50%才继续做。如果一开始就砸钱租门店、装修、囤货,一旦选错赛道,很快被加盟费和房租压垮。真正的高手懂得赚钱需要耐心,但验证失败一定要快,失败越快越便宜,留下的才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成为信息磁铁,比闭门苦学有效一百倍。

想在商业上赢,信息差是最大的红利。信息差不是看多少公众号文章、刷多少行业报告就能获得,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块“信息磁铁”,让信息自己吸过来。混微信群、去展会、看直播、私聊大佬、请教前辈、线下探店、观察菜市场价格,都是在建立你的信息捕捉网。有个小镇青年靠卖“会发光的马桶刷”月入七万,靠的不是他多聪明,而是他愿意去义乌蹲摊主,问什么东西最好卖,退货率最低。信息差只奖励真正走出去、张嘴问、用心听、动手做的人。

寄生在成熟生态中赚钱,胜过孤军奋战。

想在商业里活下去,最稳妥的方式是寄生在成熟的生态里。平台、成熟的行业、别人的供应链、已有的流量池,都是能让你少走弯路的“母体”。有大学生给食堂送餐收配送费赚到钱,有宝妈在晚托班和家长之间做中间商赚取佣金,有人靠帮店铺拍照、做短视频文案剪辑赚取额外收入。这些生意不需要你从零研发产品、从零做市场教育,也不需要太多前期投入,而是帮助别人补全生态里小而急迫的环节。大平台不屑做、小商户做不好、用户又刚需的地方,就是你的机会。

行动的最大敌人是“人性”,赚钱需要反人性的自律设计。

人性是让人舒服的懒散,让人放纵的安逸,让人犹豫的恐惧。但赚钱需要反人性的执行力,真正的自律不是靠意志力死扛,而是通过设计让自己自动执行。写作时不要求一次写3000字,而是拆成手机上写100字、午休写200字、晚上再写剩下的,让自己开始动笔后自然进入状态。健身不是立刻办年卡、买装备,而是每天先做一个俯卧撑,让大脑放下抵抗心理,身体自然会跟上节奏。赚钱同样如此,把任务拆成“狗都能完成的步骤”,并用即时奖励和小惩罚约束自己,逐步养成行动肌肉,而非陷在拖延与自我安慰中。

当行动成为习惯,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从观察需求、验证市场、快速试错,到捕捉信息差、嵌入成熟生态,再到设计反人性自律,每一步都是赚钱路上真正的“那1%”。多数人卡在想、学、拖、怕、内耗里,被各种碎片化的“知识焦虑”淹没,却从未真正开始哪怕一次完整的验证和落地执行。而那些走出来的人,从来不是因为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介意先从小处赚第一笔钱,然后在行动中继续修正方向。想赚钱,先从做好那真正需要行动的1%开始,其余99%的道理就自然有了用武之地。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