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看懂特朗普“发疯”,你必须知道这10件事
2025-07-07

看懂特朗普“发疯”的底层逻辑,是看清当代全球秩序的钥匙。

在社交媒体和新闻中,“特朗普发疯”是一个常见形容,但若从结果看,他的每一次“发疯”都恰恰击中了全球金融和产业秩序的痛点。当他选择退出国际协定、加征关税、重新谈判贸易协议、威胁削减美债偿付时,表面是鲁莽,底层却有深刻的策略背景。特朗普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化中被占便宜,他想重构世界秩序,将制造业、金融霸权和安全利益重新拉回美国本土。这不是情绪性的疯癫,而是有目的的系统性拆解。

美元霸权是一台印钞机,也是全球信任的产物。

全球交易以美元计价,核心是全球对美国金融体系、军事实力和法律稳定性的信任。这让美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获取全球商品,同时将通货膨胀压力分散给全世界。美国可以在不创造实物财富的情况下消费全球商品,其他国家则需要通过出口赚取美元来满足发展需求。这是全球化最精妙的结构,但也种下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就业减少的隐患。特朗普看穿了这一点,他的加税和去全球化是针对这种隐患的补救尝试。

全球贸易逆差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必然结果。

当美国想让美元成为全球货币时,就必须将美元流向全球,这意味着必须维持贸易逆差。其他国家只有在获得美元后,才能继续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储备。特朗普对贸易逆差的批评切中了普通美国人的心理痛点,但他无力改变的现实是,美国想继续维持美元霸权,就必须继续维持逆差,这构成了所谓“特里芬悖论”的真实写照。

特朗普选择加税,是为了强迫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

特朗普加征关税、施压跨国公司回流制造业,是基于重振本土产业、增加就业、减少对外部世界依赖的思路。关税让进口商品变贵,使在美国本土生产变得更具经济性,从而吸引工厂重返美国,恢复蓝领就业和技术能力。这是特朗普针对制造业空心化、财政赤字和国家安全顾虑的实用主义策略,尽管这种做法也增加了消费品价格,激化了美国内部矛盾。

特朗普利用“疯”的形象来获取谈判筹码。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是他最大的武器。在对中国、欧洲、墨西哥、加拿大施加贸易压力时,他让对手摸不准下一步如何出招,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取得更好的条件。特朗普多次在最后时刻撕毁协议、加码威胁,通过制造谈判恐惧,迫使对方在关键节点妥协。他清楚展示强硬立场,让对手相信如果不妥协,美国真的会拉闸断供或退出协议,这种威慑源自他的“疯人策略”。

特朗普想重塑全球供应链结构,减少对中国依赖。

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战和科技封锁,实质是推动全球供应链脱钩中国,鼓励美国及盟友在本土和友好国家重建供应链体系。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战略安全考量。特朗普认为中国的制造能力和技术积累已威胁美国全球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是其首要目标。他的疯狂施压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分裂和阵营化的趋势,也是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起点。

特朗普削弱国际组织影响力,是要摆脱全球义务负担。

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削减对联合国、北约的资助,是特朗普减少全球义务支出、集中资源回归美国本土的体现。他认为美国承担了太多全球治理责任,损害了自身利益,因此通过退群和减资来倒逼国际组织进行改革,同时让美国在全球治理议题上保留更大的自主权。

特朗普的债务观念是“债务可管理,不是必须偿还”。

特朗普在商业领域有着丰富的债务运作经验,他认为债务是杠杆,不是负担。他承认美债规模巨大,但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和美元霸权存在,就能维持债务可持续性。在他看来,真正的威胁并非债务本身,而是债务带来的经济脆弱性和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他倾向于以经济增长和削减外部依赖的方式来平衡债务问题,而非通过紧缩政策解决赤字。

特朗普想重启美国制造业,以实体经济对抗金融虚胖。

特朗普坚持认为美国不应仅依赖金融和科技霸权获取全球财富,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和安全的重要基石。金融和科技虽能带来巨额收益,但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动荡时,实体经济才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后底线。特朗普希望通过制造业复兴来降低对金融泡沫的依赖,尽管这种转型非常艰难且伴随巨大代价。

特朗普或许无法建立新秩序,但可以加速旧秩序的崩溃。

特朗普对全球秩序的破坏和对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颠覆,让全球格局加速进入动荡期。他的政策破坏了全球化的信任网络,使供应链断裂、关税壁垒增加、全球合作成本提升,这一切加速了全球化秩序的终结和区域化格局的到来。特朗普未必能完成建立新秩序的使命,但他毫无疑问在推动旧秩序加速瓦解。

写在最后

看懂特朗普的“发疯”,就是看懂一位想重构美国安全感与经济自主权的政治家如何用非常手段挑战全球秩序。无论特朗普是否再次当选,他在全球化终局中的破坏作用已成现实。他所带来的剧烈震荡提醒每个人:全球化的红利期已过去,未来更像是碎片化、区域化、动荡不安的时代。

对我们个人而言,我们无法阻止全球化的退潮,也无法阻止特朗普的“发疯”带来的冲击,但我们可以在理解这一切背后的底层逻辑后,更理性地做出应对选择。调整认知、保持流动性、选择具备硬实力和实际价值的路径,是面对未来动荡时最稳健的方式。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