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中核集团“120万份简历”事件引爆热搜,撕开了“鸡娃”最后一块遮羞布……
2025-07-07

巨量投递背后,是教育模式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集体照见。

当我看见中核集团发布“120万份简历只招8000人”的公开数据时,一瞬间能感受到屏幕外成千上万家庭和年轻人心里同时泛起的酸涩。这背后是几乎每一个家庭用十几年鸡血式投入换来的“好大学梦”,而当求职市场的硬指标摆上台面时,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地被拍回现实。这120万份简历里,有985、211毕业生,有省状元,有千百个挑灯夜读过高考关口的“天之骄子”,也有无数普通家庭将希望押注在学历改变命运这条路上的孩子与父母。

学历堆积与岗位有限的碰撞,是巨大的结构性拥堵。

我国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超过千万,2025年将达到1222万,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年轻人以为“只要读书就能改变命运”。但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岗位供给增长不匹配,当下社会所需的人才并非全部来自单一的刷题考高分体系。这就导致了明明读了十几年书,却发现无论是985、211还是普通本科,最终都挤在同一条狭窄的招聘通道里。而当岗位有限时,无论投递多少份简历,排队等候的人依然站满了走廊。

鸡娃模式在现实面前逐渐失效,孩子与父母都陷入无力感。

很多家庭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供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购买学区房,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卷”进好的高中、大学,就能给孩子一个稳定体面的未来。但现实是,即便这些孩子被卷进了名校,也依然面临毕业即失业、起薪低、岗位缺口小的困境。父母投入了巨大的时间、金钱和情感,孩子付出了青春和健康,换来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差甚远。传统的“孤注一掷只押读书”的鸡娃思路,无法再成为通往体面生活的唯一通道。

时代已经变了,教育路径需要重新设计。

过去,通过刷题换取高分换取大学入场券,是通向中产阶层最稳定的路径。但今天,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更高、具备独立思考和适应变化能力的人才,而非单一擅长应试的机器。教育正在从“唯分数论”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双减政策”、高中双休、北京中考大刀阔斧改革,都是这种变化的信号。如果孩子对知识有天赋且热爱钻研,当然应该支持他在学术路上走得更远;但如果孩子在刷题中痛苦、学习无望,继续死磕只会让家庭和孩子一起陷入情绪与金钱的深渊。

真正可持续的家庭策略,是识别孩子的潜能与个性。

孩子如果有学霸潜质,自然值得全力培养,让他去冲顶尖高校和科研岗位。而对学业兴趣不高、在应试体系里挣扎的孩子,与其花大力气硬卷刷题,不如提早考虑职业技能和兴趣方向的转向。可以选择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提前进入社会实践,锻炼实际生存能力,为未来积累经验和资本。社会在变化,教育的赛道也应该多元化,鸡娃不再是唯一选择,培养孩子的人格力、情绪力、体质力,才是可持续的长期投资。

体面生活和幸福感,并不只是学历和岗位决定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高考后才发现,真正影响孩子未来幸福感的不是高分,而是孩子是否具备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勇气和柔韧度。一个身心健康、内心稳定、有一定技能和社交能力的年轻人,即便从事平凡的工作,也能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享受日常的幸福与平凡的自由。而缺乏独立与自信,即便有高学历加持,也可能在职场中无力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卷压力。

资源有限的家庭,更需要务实和灵活的教育投资策略。

“学霸放手干,学渣别硬刚”,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当下普通家庭规避教育投资浪费的重要原则。不要让有限的资源沉没在无效的补习班和鸡血教育里,更不要因为“面子”和“同龄人的比较”继续透支家庭储蓄。把钱和时间花在孩子真正感兴趣、适合发展的领域,让孩子获得可落地的技能,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勇气和能力,比起盲目鸡娃更有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而父母真正的使命是支持他们走上合适的路。

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结构,而非单一的高学历人群。家长最需要学会的,是放下“别人家的孩子”焦虑,停止与邻居和亲戚比较孩子的成绩和学校排名,真正看到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和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长跑中保持稳定的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而不是在父母期待和社会标准的重压下迷失。

未来属于那些真正愿意适应变化、持续学习和行动的人。

学历是敲门砖,但不再是唯一通行证。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竞争力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健康的身体和坚韧的性格。如果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投入资源在这些方面,孩子未来在任何环境下都有立足之地,也能在社会变迁中保持自我稳定。

时代在变,家庭观念也要变,鸡娃的尽头不是无止境的高投入,而是量力而行的智慧投资。

面对“120万份简历”的热搜背后,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冷静审视:为了孩子真正的未来,到底要投入什么、放弃什么、调整什么。这不仅是对鸡娃模式的一次反思,也是对父母自己焦虑和恐惧的一次疗愈。家庭教育不应只是用来攀比的战场,而应该是帮助孩子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拥有自立能力和幸福能力的避风港。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