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大道无门,转身即是
2025-07-07

梦境开始于一念无明。

在心念尚未明澈之前,生命的全部感受像是夜里翻涌的水面,映照出破碎的月亮,也映照出疲惫又执着的脸。没有人真正想沉睡在幻影里,但这一念不察就如同蝴蝶振翅,在心底扬起的微风,长出无数执念的枝叶。日复一日,我们在不自知的忙碌中被驱赶着,在想要更好的渴望中跌跌撞撞,以为自己是在追寻生命的答案,实则是在重复心底的恐惧和欲望。梦,从来不在外面,而是在这一念未照见的角落里被悄悄点燃。

漫长的时间无法唤醒沉睡的心。

人以为时间会治愈一切伤口,以为岁月会磨平棱角,以为熬过去就会迎来真正的光明。但在漫长的年岁里,我们常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沉睡,换了一种关系继续重复旧的模式,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演同样的戏。那条回家的路,不在前方无尽的时间里,而在当下这一息之间。若没有回头望见自己正处于梦中,纵使千年万年,依旧在轮回的影子里徘徊。

爱与恨的缠斗源于对失落的恐惧。

每一次爱得用力,每一次恨得彻骨,其实都在向同一个深处哭喊:我不想失去。我害怕孤独,害怕失败,害怕被否定,害怕无意义地活着。于是我们紧抓着关系不放,抓着身份不放,抓着成就不放,抓着一次次想要证明自己的机会不放。爱与恨其实是一体的,当我们爱得浓烈时,同时也在酝酿恨的种子。当我们恨得深刻时,也隐含着曾经爱而不得的疼痛。若不照见这一点,便只能在爱恨之间循环往复,无法停歇。

觉醒发生在认知到梦境本身的瞬间。

很多人问,怎样才算醒来?其实并不需要做什么伟大的事,也不需要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顿悟。只是有一天,当你在愤怒中停顿了一下,看见自己在愤怒;当你在恐惧中停顿了一下,看见自己在恐惧;当你在忙碌中停顿了一下,看见自己在追逐,便已在觉醒的边缘。梦境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意识到自己正在梦中。当心生起了对梦境的清明知觉,那一刻便是回家的起点。

真正的自由是在梦境中保持清明。

很多人以为觉醒就是远离尘世,离群索居,清心寡欲。然而觉醒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逃离,而在于即使身处尘世繁华与喧嚣中,也能保有内心的清明与自在。爱可以继续爱,工作可以继续工作,关系可以继续经营,但心中已经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是梦中戏。你不再被梦境吞没,也不再被恐惧驱赶,而是轻轻地、自在地、全情地投入,又随时能够放下。真正的自由,不是摆脱梦境,而是在梦中不再迷失。

行住坐卧皆是修行的场域。

修行不是限定在打坐的蒲团上,也不是限定在清净的庙宇里,而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持续照见内心的起落。有人在开会时焦虑,有人在带孩子时失控,有人在被拒绝时愤怒,这些都不是修行的障碍,而是最真实的修行道场。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是一次回归,每一次情绪波动都可以是一次觉察,每一次被冒犯都可以是一次看见自我的机会。若能在日常中修行,便不必远离尘世去寻求解脱,因为解脱就在当下的生活里。

以觉知承载爱,以爱化解执着。

当心中生起觉知的光时,首先看见的往往是自己的恐惧与脆弱,看见那些曾经不愿意面对的伤口和未完成的情感。当你真正看见这些时,记得以温柔对待自己,记得以爱来安抚那尚未成熟的部分。觉知不是为了批判自己,而是为了拥抱自己,让那被压抑的部分得以被看见,被接纳,被融化。当你开始用觉知去看待他人时,也会发现对方也在恐惧、在挣扎、在孤独,于是你会生出理解,生出慈悲,生出对万物无言的爱。这份爱,不是自我牺牲,也不是虚伪的宽容,而是发自内心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与敬畏。

大道无门,转身即是。

很多人把觉醒当作一个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以为要读很多书,要修很多法门,要经历很多风雨。但大道本无门,转身即是。当你在被情绪裹挟时停顿片刻,当你在匆忙追逐时放慢呼吸,当你在爱恨交织时默然微笑,这一刻便已入道。无明一念始梦蝶,知梦方回大圆觉,不必等到某一天完美的时机,不必等到外境完美的环境,任何当下都可以是回归的当下。

圆觉不是离开世界,而是在世界中圆满自己。

很多人误解了“觉”的含义,以为觉悟的人应当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然而真正的大圆觉,是在爱中圆觉,在工作中圆觉,在关系中圆觉,在失落与破碎中圆觉。当你能够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保持心的安定与清澈,当你在生活的风雨里依旧微笑、依旧坚定、依旧温柔,那时的你,已在大圆觉中行走。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