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起探讨用户的深层痛点是什么
2025-07-07

💡 用户的深层痛点,从来都不是表面需求,而是他们想被理解、想被看见、想被带离无力感的渴望。

当我安静坐下时,看见许多人在表面上想要更好的产品、更便宜的服务、更高效的工具,但真正能让他们心甘情愿付费、心悦诚服留下来的原因,是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被真正理解和尊重,是在焦虑无助时被扶了一把,是在未来的不确定中多了一个笃定的锚点。

用户的深层痛点从来都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无法安放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用户的第一个深层痛点,是“不被理解”。

在一次咨询里,我看到一个用户长长的留言,他说他想要的并不是如何变现或者快速涨粉,而是想被听见,想确认自己的努力有价值,不被家人否定,不被朋友嘲笑。

他表面上咨询的是“公众号如何写爆款”,其实真正的痛点是“我这么努力写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当用户感受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心防才会松开。

这就是为什么好的产品和内容,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更是在回应用户心里的隐秘叹息。

用户的第二个深层痛点,是“无力感”。

无力感来源于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

明明知道想赚钱,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明明知道想改变身材,却不知道怎么坚持;明明想要好好学习,却总是拖延。

用户之所以愿意购买课程、工具或内容,并非因为那是“最好”的,而是因为那是“可行”的,是让他们暂时抓住确定性的方案,让无力感被暂停,让他们“开始行动”。

人一旦开始行动,哪怕微小,也会产生内在尊严感和存在感。

用户的第三个深层痛点,是“想被看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独特的价值被看见,被尊重,被承认。

当一个人留言时,他们在试探自己是否值得被看见;当一个人付费购买内容时,他们在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被回应。

所以,许多成功的产品或个人IP,都在做一件事:不断地回应用户的“被看见”需求,让他们的困惑、努力、试探、微小进步被及时捕捉和肯定。

当用户在你的内容和产品中获得这种“被看见”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持续留下来。

用户的第四个深层痛点,是“渴望改变却惧怕失败”。

很多用户在购买时,嘴上说“我怕花钱没用”,真正的潜台词是“我怕再一次证明自己无能”。

所以有时你看到用户不断咨询各种问题、看各种攻略、蹲各种内容,就是迟迟不肯下单或行动。

因为一旦行动失败,他们的“我可能可以”的幻想就会破灭。

真正优秀的服务或内容,不是逼用户下单,而是帮助用户一步步降低行动的心理成本,让他们敢于开始,让他们在过程中获得即时反馈,从而逐步积累信心。

用户的第五个深层痛点,是“长期被困在内耗循环”。

用户表面上要的可能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技巧,执行力训练,实则是想打破内耗循环。

内耗是什么?是“我想做成但我做不到”之间撕扯的痛苦,是想做又不做,做又觉得没意义的空耗。

好的产品和内容,能帮助用户建立起“小胜利循环”,让他们从微小的进步中获得“我可以”的体验,从而带来更多行动力。

用户的深层痛点本质,是人性对掌控感、确定性与价值感的追求。

任何成功的个人IP、课程、工具和产品,都能精准回应这三点:

1️⃣ 掌控感:让用户从混乱中找回秩序,让他们在使用产品或内容时产生“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感受。

2️⃣ 确定性: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给用户稳定的路径、陪伴和框架,让他们可以不再盲目试错。

3️⃣ 价值感:让用户在行动和互动中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被看见、努力被尊重、价值被肯定。

当你的产品、内容、服务能够真实回应这三点,用户会在心中说:“这是我的选择,这是值得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忽略用户深层痛点?

因为他们只盯着功能,只盯着表层需求,却忘了人性是情绪驱动的。

表面上的“我要写作赚钱”,底层是“我想要掌控生活”;
表面上的“我要学剪辑副业变现”,底层是“我想证明自己不差”;
表面上的“我要时间管理”,底层是“我不想再被内耗吞噬”。

如果只满足表层需求,用户离开的速度会比来的时候还快。

而真正长期留存和转介绍的用户,都是那些“深层痛点被回应”的用户。

用户深层痛点的底层,就是“想被爱”。

无论是内容、产品还是服务,归根结底,用户想被看见、想被理解、想被帮助、想被扶起。

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而不是活得更差。

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能行,而不是被证伪。

每个人都渴望被温柔对待,尤其是在跌倒无助时。

写在最后

当我写下这些时,我知道,每一个认真创业做产品、做IP的人,其实也有自己的深层痛点。

你也想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

那么,理解用户深层痛点的第一步,就是先看见自己。

唯有先看见自己,才能看见用户。

唯有先理解自己的渴望,才能理解用户的渴望。

唯有先温柔对待自己的无力,才能温柔对待用户的无力。

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你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将不再是表面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真实、长久、彼此成全的联结。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