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结婚以后,我是如何渐渐不爱老婆的?”戳中无数女人的心……
2025-07-08
婚姻中最先失去的常常是彼此看见彼此的能力。
婚姻开始时,许多人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热望与向往,那时眼中有彼此,彼此的笑能让疲惫瞬间散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柴米油盐占据了每一天的边角,情绪在琐碎中暗自增长,争执在小事里反复轮回,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彼此的陌生人。
曾经有人说,婚姻本是两个人牵手走过一生的旅程,可如果不懂得修炼自己与呵护彼此的心,这段旅程常常在中途就悄然脱轨。
不愿袒露最真实的自己,是婚姻中情感逐渐枯竭的重要原因。
曾听一位丈夫讲起自己的故事,起初结婚时,他带着一腔热血想为妻子创造幸福的生活。他愿意加班拼命赚钱,也会在生日和纪念日制造小惊喜,只为了看到妻子笑起来的样子。
可慢慢地,他发现妻子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总有不同的期待与要求。她希望他能多陪伴家中孩子,希望他能更懂她内心的孤独与委屈,也希望他能在疲惫下班后仍保持耐心回应她的情绪。他自觉已经努力满足,可总觉得无论怎么做都难以让对方满意。
久而久之,他开始学会了沉默与迎合。他不再主动发起话题,不再用心准备礼物,不再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拣对方爱听的话敷衍回应,让自己少受伤害。他在婚姻中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以“表面的和平”换取减少冲突的可能,但却在无声中逐步远离了妻子。
关系中的防御机制,是许多人在婚姻里学会的生存之道,可若这种方式持续太久,真正的亲密便无从谈起。
想被理解却总以索取表达,是让亲密关系渐行渐远的常见习惯。
许多女性在关系中渴望被看见与被理解,她们内心的爱与需求常常以“考验”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对方忙碌时渴望得到陪伴,在对方疲惫时渴望被倾听,在节日里希望被精心准备的仪式感包裹。若未被满足,便以冷漠、抱怨甚至争吵来回应。
然而,这种带着索取姿态的渴望,往往会让另一方在压力与委屈中产生无力感。很多男性会选择沉默和回避,以为沉默能换来关系的稳定,却不知这份沉默正是关系疏远的源头。
关系中若双方都无法用健康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情绪,彼此之间便会筑起无形的高墙,即使同处一室,心却早已渐行渐远。
在婚姻中保持真实与表达情绪,是关系得以持续活力的重要能力。
许多人误以为在关系中“压抑情绪”是成全与成熟,殊不知长期压抑只会让情绪积蓄成不必要的冲突。一位丈夫曾说:“我怕她失望,所以每次都尽量忍让,但到后来,我已经不想再表达任何真实想法,因为我累了。”
其实,最好的亲密关系并非永远和气无波,而是有情绪时能坦诚表达,有分歧时能冷静沟通,有不满时能及时解决,而不是让不满变成隔阂。
若一个人在关系中无法表达真实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会在麻木中逐渐失去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也会让爱变得淡薄。
懂得在婚姻中适时独立,也能在需要时依赖,是成人关系的成熟表现。
婚姻不是一方无条件付出与一方无止境索取,而是两人在成长中保持各自独立的同时,也能在脆弱时相互依赖。
曾听过一个故事,妻子生病时选择独自去医院,她不愿告诉丈夫,怕给他增加压力,也怕被责怪“矫情”。丈夫得知后既心疼又失落,他渴望妻子在需要时能依赖他,而非独自承受。
关系中真正的亲密是:在需要独立时彼此尊重,在需要依赖时愿意坦诚。这种健康的依赖不会带来负担,反而能让两颗心更紧密地贴在一起。
婚姻中最宝贵的修炼是双方愿意一起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制,共同成长。
许多夫妻关系中的矛盾,往往是原生家庭模式的复制。父母的相处方式、对待情绪的方式、处理冲突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
有些人习惯以冷漠应对争执,是因为从小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中学会了封闭自己;有些人习惯在关系中以高要求和情绪勒索索取关注,是因为在童年中得不到足够的看见和关怀。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种成长模式的碰撞与磨合。若想让关系长久且健康,就需要双方在婚姻中持续自我觉察,并愿意突破原生家庭带来的局限。
婚姻真正的价值,在于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稳定而温暖的力量。
一段好的关系,并非没有争执与分歧,而是在争执中学会沟通,在分歧中学会尊重,在疲惫时相互依靠,在喜悦时共同分享。
婚姻需要经营,经营的关键在于双方都愿意持续成长,并保持在关系中看见对方的能力与意愿。如果婚姻只剩下表面和平和彼此无声的迁就,关系将会失去活力,甚至最终走向形同陌路。
写在最后:
爱是持续选择的过程,婚姻不是一场“完成式”,而是一场“进行式”。
愿每个在婚姻中曾感到疲惫和困惑的人,都能在每日琐碎中重新找回彼此眼中的光,愿在忙碌与生活的夹缝里,依然愿意彼此倾听、拥抱和温暖。
婚姻中最好的经营,是两个人持续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成为对方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伴侣。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