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AI写作和自媒体写作领域如何实践
2025-07-08

真实的触摸是写作发言的唯一资格。

当我写下一行文字时,是否真正见过这行文字背后的人的脸,是否听过他们在夜里低声哭泣的声音,是否看见他们在街头走过时微微缩着的肩膀。如果我从未真正靠近他们,仅仅凭借听来的只言片语或网络的只字片影,就急着去写,就急着去评论,那么这文字写出来,便带着空洞的响声,虽然句子完整,语气坚定,却没有真实的重量。真正的调查,是踏进别人真实的日子里去,是看见一个人发呆时的神情,是在凌晨两点还醒着时和他对视,是愿意花一整个下午去听一个人讲完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

写作者只有亲自看见,才能不被舆论裹挟。

信息的洪水每天冲刷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每一次刷短视频,每一次浏览热搜,都像是被塞进一段被剪辑过的情绪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愤怒、同情、指责或快意。可若想真正写出有用的文字,就需要在汹涌的情绪浪潮中停下来,看一看事情真实的来龙去脉,看看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看看那些被带着节奏忽略掉的真相。调查不是为了获得权威感,而是为了守住内心的真实,让写出的文字不是回声,不是跟风,而是独立的见解与温度。

AI写作若无真实输入,输出只是幻影。

当我在使用AI协助写作时,也在问自己:这段文字的素材来自哪里?它是否经过了真实的体验?如果只是拼贴出来的漂亮词句,它也许能获得一时的点赞和转发,却无法真正打动人心。AI可以学习写作技巧、模仿语言风格,但它无法自行调查真实的世界,它无法站在人群里观察一个孩子在公交车上望向窗外的眼神,无法听见一位父亲深夜抽烟时压低的叹息。只有当写作者自己深入世界,把那些真实的体验和触感输入给AI,输出的文字才可能带有生命的温度。

调查是一种耐心,也是一种谦卑。

我走进菜市场,听见摊贩们大声吆喝,看见老人挑选蔬菜时的专注,闻到新鲜叶菜的味道,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人间”。在网络上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切片的、被修饰过的,而调查是让写作者走进未被修饰过的真实之中。它需要我们放下“自以为懂”的优越感,需要耐下性子去听去看,去理解那些表面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复杂无比的人和事。只有真正走近,才能看到那些不被流量捕捉到的微小悲欢,才明白一句简单的话背后藏着多少层不易。

调查也是与读者建立信任的基石。

当读者读到文字时,是否能感受到背后有一个真正走进生活、走进人群的写作者,是否能感受到写作者不是在凭空想象,而是在用脚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如果写作者在写一个城市的夜晚时,真的走过那条街道,看见了风吹起尘土,看见了凌晨三点还亮着灯的便利店,读者能感受到文字里的真实。调查让写作者拥有这种真实,而真实能让文字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信任,让人愿意继续阅读,让文字不只是“内容”,而是“连接”。

调查不仅是采访和收集数据,更是写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积累。

写作者每天经历的日常,就是最好的调查现场。排队时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和举动,和陌生人聊天时留意他们话语里的细节,看见地铁里一对母子的互动,看见街边老店门口的告示牌,这些看似琐碎的场景,都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者若能把生活本身当作调查,把每一天都当作素材积累,就能在写作时自然流淌出真切的细节与真实的温度。这种积累不急不躁,它在每一天里悄悄发生,让写作者在面对写作主题时不会空洞无物。

写作者在AI时代依然需要调查,因为真实无法被替代。

AI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快地整理结构、优化表达、辅助编辑,但AI无法亲自去做调查,无法去体验那场夜雨,无法去感受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时的孤独,也无法知道一碗热汤在寒夜里能带来的安慰。写作者若以为AI能代替调查,只是让文字变成信息堆砌,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一种“哪里都对,却哪里都无感”的空虚。AI是写作的工具,而调查是写作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只能漂浮在屏幕上,无法真正进入人的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写作中对自我的提醒,而非对他人的要求。

这句话看似在要求他人在发言前先调查,但对写作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句自我提醒: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表达观点,不要急于彰显自己的“聪明”。在写作之前,先去看,先去听,先去问,先去理解,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的位置,而不是评判的位置。当真正调查过,当真正理解过,当真正靠近过,写作者才能在写作时自然地把这种真实感传递出去,让文字承载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调查不仅让写作更真实,也让写作者的心更柔软、更开阔。

走进别人的故事里,听见不同的声音,看见不一样的生活,会让写作者意识到世界的复杂与多元,也会让写作者学会尊重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与选择。当写作者的心变得柔软而开阔,写作时便不会轻易贴标签、下判断、武断地表达,而是能够在文字中留出理解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也能在阅读中获得更多思考与共鸣。这是调查带给写作者最珍贵的礼物:真实和柔软。

写作者需要在写作前走进真实世界,在写作时让真实流淌出来,在写作后继续回到真实之中。

写作是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而调查是让这场对话不变成自言自语的重要保障。写作者需要持续走进真实世界,持续观察、聆听、记录,让这些真实在写作时自然流淌出来,让文字带着真实的重量和温度,写完后继续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不断循环,不断生长,让写作成为真正连接世界与内心的桥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