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见幻影是假的,清净与喜悦自然到来
2025-07-08
压抑克制只是幻影,当人看穿它时,内心的清净才真正开始。
人常常以为自己要变得更好,需要压抑冲动、克制欲望,才配得上“修行”两个字。然而在日常生活里,每一次克制都带着一丝紧张和战战兢兢,仿佛稍有放松就会堕落。看久了,才发现那些被逼着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情绪,其实如风中浮尘,无非是一时的执着。当心停止与它对抗,它就消散了,不再撩动情绪的波澜。清净的起点,是看穿压抑和克制不过是幻影,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非真正的修行。
看见真实比压抑更能让人轻松自在。
曾以为要用力去控制,才不被情绪吞没,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安稳来自于看见情绪生起的那一刻。生气时看见自己在生气,害怕时看见自己在害怕,不去评价它们是否应该存在,只是安静地看着,心就像夜空一样渐渐宽广。那些情绪虽然还在,但不再压抑它们时,就失去了黏在心上的力量。轻松是一种自然状态,而非费力压制的结果,当真实被看见时,清风吹过水面,涟漪会自己平息。
觉察的持续让清净与开心成为自然的结果。
很多时候,人在习惯性压抑中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在,直到有一天心忽然明白过来,原来那些被克制的欲望与执念,其实早已失去了对自己的威力。觉察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日常里反复生起、反复看见,让人从幻影里抽身出来。越是看见,就越是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的“必须压抑”的冲动,其实只是虚幻的念头,当看透这一点时,心会忽然松开,像是解下多年的紧绷,连呼吸都变得自由而轻盈。
佛性从未远离,而是一直在此处被忽略。
当人看见那些压抑和克制都是幻影,内心便会生出久违的喜悦和平静。这份喜悦不是因为终于做对了什么,而是因为终于不再被幻影困住,开始理解什么是佛性未曾远离。佛性并不神秘,它是每一次看见自己念头起落时的清明,是每一次放下对自我的苛责后生起的柔软,是在生活细碎之处突然被一阵风、一次微笑触动时生起的温暖。当心停止奔跑去寻找佛性,便会发现它从未离开过。
日常即是修行,修行即是生活中的自然流动。
当人开始看见幻影,开始觉察真实,开始体验清净与喜悦,就不再需要刻意去寻找修行的场所和形式。行住坐卧之间,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走路、每一次说话,都是在修行中。当人内心清净时,说话会柔和,走路会轻盈,吃饭也会带着感恩,修行就成为日常的呼吸与步伐,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生命的质地。如此,修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目标,而是与呼吸同在,与心跳同在,陪伴着人走过每一段平凡又珍贵的日子。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