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5年摇出1w家门店,从不被看好到年入200亿,一个小镇青年的大成思维:敢为天下后
2025-07-09
真正能穿越时间和市场考验的创业者,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赢的,而是靠长久耐心与极致实干积累出来的深层能力。
当我看到县城奶茶店深夜还亮着灯,一个创业者守在柜台后,盯着垃圾桶里是瓶装水多还是奶茶杯多,那份微弱却笃定的光亮,就像荒漠里的一盏路灯,让人无声敬佩。真正能走到行业顶点的创业者,并非因为一招致胜,而是因为他在最微不足道的环节上,都倾注了极致的心血,积累了无人能抄的长期优势。
真正的战略耐心,是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看准人群深处的真实需求后,以缓慢且持续的步伐,去满足它。
很多人谈战略,谈高远的眼光和格局,但真正的战略,是在别人都去追逐热闹和显眼市场时,你能留在被忽视的地方,去做那个长期价值被低估的需求。三四线城市的人,也渴望喝到新鲜、好喝、实惠的茶饮,只是没有人去做,他们以为这群人消费能力低,却没看到他们愿意为小幸福持续付费的心。真正的战略眼光,是“去一个城市,就要做第一,不做第一,就等拿下第一,再去下一个”。
商业的深度壁垒,从来不在表面门店数量和融资光环,而在极致的产品体验和结构性成本优势中默默积累。
有人说古茗做成本控制,其实只是葡萄皮都要榨成汁的抠门,但真正的成本控制,不是省那一毛两毛,而是“结构性降本”。一杯奶茶 15 元,原料成本压低 5%省下的微不足道,但如果能通过冷链自建,把鲜果从采摘到端到店的时间从五天缩短到两天,让新鲜度提升,让成本在规模中下降,让顾客以同样价格喝到更好的产品,这就是降本提质,是无法轻易被抄袭的竞争壁垒。
真正的创新,并不在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在于用别人不愿坚持的方式,把做过的事情做到极致。
喜茶做芝士水果茶火遍全网时,他没有焦虑自己是不是在“抄袭”,而是坚定地说:“我不会给自己套一个创新的标签,我有能力把别人做的东西,做得更便宜,还更好喝。”这就是下沉市场的创新逻辑,真正的创新,不是发明新物种,而是让优质产品以合理价格进入更广大人群的日常,让他们不仅能买得起,还能每天买,直到改变日常生活习惯。
一个品牌能否持续扩大,取决于它是否真正让用户和合作伙伴都赚到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加盟商能不能赚到钱,是品牌扩张能否持续的生命线。创业前期,王云安会花大量时间劝人别加盟,因为他不想害人。那些迫切想改变命运的人,是最愿意拼命干的人,也是最能让品牌一起成长的人。当一个品牌选择只招那些“迫切想改变命运的人”,而非有资源的大加盟商时,虽然扩张速度变慢,但稳固了长期共生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战略克制。
“结硬寨,打呆仗”是守成之道,也是开疆扩土之道。
很多人误以为稳健是保守,但真正的稳健,是当你决定攻城略地时,每一步都能守得住。奶茶店是日常消费品,卖的是稳定重复的流量,真正想做好,必须“每天卖得掉,天天有人喝,年年能持续”。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县城市场,都是一座城池,一旦攻下并守住,就是稳定的现金流和长期价值,等未来扩张到全国时,品牌早已积累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
创业的质地,来自创始人深处的性格和真实的欲望。
当王云安说“如果没有赶上鲜果茶的风口,我可能就是个善良的普通老板”时,那份坦诚显露出他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想要做比别人更好、做得更大,但绝不违背内心对“真实”的执着。很多人创业是因为不甘平庸,但真正走远的,是那些渴望改变他人命运、也在过程中自我救赎的人。
真正的利他,是知道在什么时刻选择“先强后大”,而非急于求成。
从一杯奶茶中看见时代的需求,从单店到万店,坚持用规模降低成本,让加盟商先赚到钱,让用户先喝到好茶,让自己把事情做对,再考虑盈利,这是“先强后大”的真实体现。当你在极小的事情上都选择正确,而非短期有利的事情,真正的利他,就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内在的秩序和成长的纪律。
想要持续成长,必须接受“再努力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但不能因此放弃继续奔跑。
创业多年,迷茫和挫折总是如影随形,很多时候靠着五月天的一首《咸鱼》度过那个想要放弃的夜晚,但第二天依然要爬起来继续去做最正确的事情。真正的“心平常、自非凡”,不是远离功利,而是在充满泥泞和压力的日常里,不断校准方向,坚持长期主义,让每一次呼吸都更接近自己的真实志向。
终点很远,跑到哪里算哪里,但永远要保持奔跑的姿态。
梦想是否能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实现的路上持续精进和成长。创业本质上是一场与自我的马拉松,是一场“不确定的奔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为更真实、更坚韧的自己,这本身就是最丰厚的收获。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