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顶峰会一年半,变现20w,曾经迷茫且自卑的我,完全变了个样
2025-07-09
选择成长,是面对命运最温柔的抵抗。
看见易妍辰从银行电话客服到自由写作者,这一路的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她在某个凌晨的自我对话中,坚定了一个念头: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主动去打破旧的命运轨迹。当生活在原地打转时,选择成长,是一种对自己最深的负责,也是一种给未来的自己递过去的光。
承认迷茫和恐惧,是前行的真实起点。
她曾在知识付费中被割过韭菜,花掉的钱化作了失落和怀疑,像极了很多普通人“花钱学,却学不会”的焦灼感。当她说“当时我已经在知识付费上花了好几万,但基本上不是被骗就是当了韭菜”,这份坦诚,其实是对过去困境的接纳,也让她有勇气再做出改变,而不是沉溺在“已经付出太多”的自我可怜里继续僵持。
敢于负责的人,终将收回自己的人生主导权。
她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连辞职的勇气都没有,却在看完一本书后作出决定,用一万元换十年学习。这不是冲动消费,而是她在混沌生活里做出的负责任选择。因为深知现状无法改变,她决定去做可能带来改变的事。成长从来都不是无痛的,但选择承担尝试和错误,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方式。
接纳自己的平凡,是创造可能性的起点。
易妍辰写“我不求百万粉丝和出书,也不奢求年入千万,我的全部野心,就是自由一生。”这是对自我限制的接纳,也是对内心渴望的允许。她没有用别人定义的成功来苛责自己,而是看见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被单位困住,不一辈子接电话,拥有自主支配时间与生活的可能性。
给予自己持续行动的爱,是最深的修行。
持续写作542天,每天都在坚持,每天都在打卡,无论收入多少,这种持续做事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我的爱和尊重。她在一天天写作里发现,写作不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连接自己、整理自己、表达自己的方式。持续的爱自己,就是在每天的小行动中验证自己依然值得被信任和被照顾。
存在感来自真实的能力积累和变现,而非外界认同。
变现20w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存在感具象化的凭证,是她从“害怕失业和失控”到“拥有自由底气”的跃迁。赚钱能力,是让一个人不再被恐惧困住的核心能力,也是自由和底气的来源。这份能力是日积月累得来的,每一次写作、每一次投稿、每一次学习,都是在积攒这种稳固的存在感。
允许自己慢慢来,允许自己走自己的路。
在这个鼓吹“快速变现”和“立刻赚钱”的社会,易妍辰选择了写作这种慢功夫,坚持长期主义,每天一点点进步,用1000天、2000天甚至5000天来锻造自己的能力。这份“允许慢下来”的心态,是她对内在节奏的尊重,也让她在外界浮躁的时候能保持自己的稳定节奏。
成长不需要天赋,需要的是每天真实地行动。
她分享“初中学历的俊蓉老师都能做到粥老师全职编辑”,分享“退休大哥大姐依然坚持写作”,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成长与改变从来不需要被天赋绑架。真实的成长,是一点点地实践、打磨、复盘和迭代,而不是在脑海里幻想“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
高能量的圈子是一种善待自己的环境。
在她持续坚持的时候,是顶峰会高能量的氛围在支撑着她。她提到:“有能量爱学习的人长期待在一起,远比一个人坚持容易得多。”学习不是孤军奋战,长期的好圈子,是让人在深夜依然愿意坚持、不想摆烂的力量来源。
学习是女人最好的底气。
作为宝妈,她说“学习成长,是我们的利器,更是我们的底气。”在家庭与孩子中疲惫的女性,如果停止了成长,就容易陷入对他人的期待与索取,也更容易在自我厌弃与情绪消耗中迷失。而持续学习,让女性重新找回自己,找回掌控感和力量,让“妈妈”与“自己”这两个身份同时光亮起来。
永远不要停止对自由的渴望。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永远不想认命,永远不相信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是易妍辰真实的心声,也是许多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人可以一时妥协,但不能放弃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人可以走得慢,但不能停下追求自由的步伐。
自我成长是一场安静但坚定的革命。
这场革命无需声张,不必对比,不必炫耀,而是在每一个深夜里持续行动,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瞬间选择再坚持一天,在每一次被否定后仍然愿意重新开始写作和学习。
写在最后:
自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长期的修行。通过学习、写作、输出,易妍辰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也获得了自己的空间和选择权。对未来十年的期待,不再是幻想,而是她真实可感的方向。
真正的改变并不耀眼,也不会一蹴而就,它藏在每一天的真实行动中,藏在每一次无声的坚持里,藏在每一次说“我愿意再试一次”中。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