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蜜雪冰城上市,市值千亿:这对草根兄弟逆袭,凭什么?
2025-07-09

草根逆袭从未是奇迹,而是深谙“活下去”的节奏感。

张红超和张红甫从河南村庄走出,挨过冬夜的冷、亲手搅动过糖浆的热,也在多次搬迁和拆迁中反复确认一件事:要活下去,就要让生意活下去。他们没有一开始就谈理想,而是盯紧每一分钱的流动,看清顾客的钱包厚度,理解那种掏出四块钱买柠檬水时的小心翼翼。他们没有摆出悲壮的姿态,而是用“高质平价”维持着每日的客流,创造了这家茶饮巨兽的底色。

对顾客真实的同理心,是草根企业最可贵的生存本能。

他们在家常菜馆时期开始探索“价格要低到让人无痛购买”的策略。一块五的薯条,三块的汉堡,五块的荤菜,让顾客在吃饱的同时感受到尊严。这种策略并非出于高调的口号,而是源自张红超卖冰糖葫芦失败后的觉悟——当人心尚有顾忌时,再好的产品都难以被接纳。他们在实践中悟到:高质量是赢得信任的入场券,低价格是赢得规模的钥匙。

规模化扩张的根本,是供应链的长期耐心与下沉思维。

供应链从被动到主动,是蜜雪冰城脱胎换骨的关键。张红超不满足于低价采购,而是亲手建厂,在河南温县建起庞大的供应基地,只为在原料、设备、物流、品质的每个环节上取得长期主动权。他理解一点:加盟商只有在持续盈利时才会和总部形成稳定关系,而稳定供应与极低成本,是支撑这种盈利的唯一基础。供应链,是“低价规模”的无声底盘。

兄弟之间的互补信任,是企业穿越生死周期的深层力量。

张红甫热衷探索新品、扩张、尝试高端化可能性;张红超沉稳内敛,守着供应链、研发和价格底线。当蜜雪冰城在2017年前后面临供应链不足、加盟商流失、扩张停滞时,他们并未互相指责,而是各自承担缺口,一个去全国各地观察加盟店状态,一个加紧建厂、谈供应链,兄弟之间的不割裂,让企业保有持续纠偏与升级的空间。

真实的“草根逆袭”,不是依靠机缘,而是深知时代、地域和人心的限制。

张红超在创业之初,并不幻想一夜成名,而是设定“30岁前在郑州买房接父母”的朴素目标。他深知顾客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因此不去刻意迎合潮流,不贸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用时间和耐心换取规模。蜜雪冰城选择只做普适的产品,避免用复杂果茶、油柑等独特口感吸引短期流量,而是让“柠檬水”成为稳定的现金流,让“摇摇奶昔”成为可预期的爆款,让消费者的习惯长期稳定地转化为企业收入。

“让一部分先富的客户,带动后富的客户”,是张红甫真实的共同富裕观。

蜜雪冰城本质是一家供应链驱动的公司,通过原料与设备供应获得主要利润来源,加盟商通过运营门店赚取稳定现金流,实现个人小规模的财务增长。虽然在扩张中取消区域保护让单店利润下降,但“想赚更多,就多开店”的模式,仍然给了愿意努力的人机会。在市场整体下沉的大趋势中,蜜雪冰城的复制性极强,让众多草根创业者有机会借势站稳脚跟。

善于学习、不断迭代,是蜜雪冰城能持续突破的隐藏引擎。

张红甫持续学习《论语》《孙子兵法》、EMBA课程、海外先进管理方式,甚至愿意为“将工厂整体垫高50厘米”这样的建议付出代价,这种向外学习、向内实践的姿态,让蜜雪冰城能在快速扩张中持续优化管理和系统化流程。蜜雪冰城内部通过“蜜雪商学”培养高管和店长干部,推动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进化力。

平凡人构建伟大事业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于持续走在路上的每一步里。

蜜雪冰城从寒流刨冰小店到市值千亿,不是突然的成功,而是二十多年“熬得住”的实践积累。在任何一个阶段,张氏兄弟都能看见自己的局限,看见顾客的真实需求,看见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生长,把每一次危机视作自我检验和升级的机会。贫穷并非枷锁,草根也非原罪,当生命拥有持续探索与真实看见的勇气时,逆袭便成了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真正的逆袭,不是要证明给他人看,而是无声中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滚烫。

蜜雪冰城上市当天港股市值千亿,但于张氏兄弟来说,这只是他们继续坚持“平价、高质、大众可负担”的又一节点。他们未曾喊出口号,但每一杯柠檬水、每一支冰淇淋都在真实传递着“谁都能喝得起的小甜蜜”,让贫穷的孩子也能在盛夏拥有一份小确幸,让创业者在不确定中抓住一份稳定的光亮。

若生命是一场寂静的观察,那么真正值得记住的,是无论世事如何更迭,心中依旧清澈而温热。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