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为什么王兴兴说“顶尖学校不过如此”?
2025-07-09

顶尖学校不过是普通筛选的起点,不是通向卓越的终点。

当王兴兴说出“顶尖学校的人,能力也不过如此”时,许多人会先感到质疑或不服气,但他不过是在提醒我们:社会用考试和学历筛选人,仅仅保证你“没问题”,而非“超越”。顶尖学校聚集的多是执行力高、踏实努力的人,但真正能在复杂未知的现实中冲破层层壁垒的,却是那些能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有完整创造链条的人。学历只是初步验证了稳定性,真正决定个人边界的是是否能抓住关键角色深耕突破。

高考和学历,只验证你能稳定执行常规要求,无法预判你是否能创造罕见价值。

高考制度需要均衡每一门课的分数,要求你在多个维度不掉队,但并不关注你是否能在某一领域突破常规,也不在意你是否在非考试领域具备深度洞察和稀缺能力。它只保证了“及格性”,并不决定“卓越性”。那些能精准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往往并非以考试分数出众著称,而是在关键节点中持续累积认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与考场上的标准化答案没有直接关联。

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人”,不是“全科合格的通才”。

社会支付报酬,不是看你是否能在各方面都保持合格,而是看你能否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一个公司招聘并不会真正关心你是否能背完5000个单词,而是关心你的代码是否稳定且优雅、产品方案是否解决用户痛点、销售是否能有效成交。伊隆·马斯克招聘时只看代码、方案和结果,正是因为真实世界只奖励真实贡献。我们越早理解“贡献维度”的稀缺性,就越能选择性集中精力,而非在社会要求的“六边形战士”幻象中消耗自己。

均衡是社会对多数人的安全期望,专精是极少数人创造价值和自由的真实路径。

很多人害怕专精,因为偏科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放弃社会安全感,但如果你想在人群中真正脱颖而出,需要在少数关键角色上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深度。当我们想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个体,就要懂得在选择上倾斜,让自己在能产生极大价值的点上持续拔高,而非满足于平均稳定。专精会牺牲部分均衡,但它在长远来看,恰恰是让你走向自由和影响力的真实途径。

判断一个人的优秀,不看平均分,而看他最强长板是否能在系统中形成连接与价值闭环。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资源流动与价值交换,不是取决于所有维度的均值,而是看能否在关键节点形成互补连接。你有别人没有的能力,别人才需要你;你在关键角色上做到了极致,别人才能容忍你在其他维度的“不完美”。而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好,你可能永远无法在任何一个点上真正被需要和信任,从而被替代性极强。

真实的幸福与自由,来源于选择关键角色并专注扮演,而非满足所有社会期待。

你无法做到什么都合格且极致,也无法讨好所有人。你无法同时成为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员工、完美的朋友、完美的社交达人,并在每个角色中都获得掌声。如果想要获得真实的幸福与掌控感,需要放弃无谓的角色努力,将注意力和生命能量投入到能带来核心价值和真实成长的角色中,甚至要勇敢拒绝社会对非关键领域的平均要求。

当下每一个努力的方向,都应被真实的系统反馈与价值验证,而非单纯社会标准框架衡量。

如果你持续投入在无反馈的努力中,只是满足“别人怎么看”的幻影,那将永远被困在“努力-焦虑-内耗-自责”的循环中。努力的方向应当可被检验和反馈,如写作是否有人阅读并付费,编程是否真正解决了客户的问题,管理是否推动了业务增长。这种努力会带来真实的成长与安全感,而非盲目付出的空虚和被动。

真正的自由,来源于明白“选择”和“取舍”的价值,以及承认无法满足所有期待是人生的常态。

很多人终其一生在满足父母期待、社会期待、伴侣期待和同龄人期待,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声音。自由意味着你清楚知道哪些期待对自己真正重要,哪些期待可以不回应,哪些“必须”其实并不“必须”。当你愿意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你就拥有了通往自由的钥匙。

如果想在有限的人生中获得非凡体验和真实成就,就必须在关键角色上做到极致。

王兴兴并不是在贬低顶尖学校,他在告诉我们:“顶尖学校”只是安全、努力、稳定的代名词,但距离创造真正影响力和自由生活,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这条路,不在均衡稳定中,而在关键领域持续投入,持续打磨,持续突破的艰难又真实的前行里。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