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深度解读“修证佛法之路”时空与解脱奥义
2025-07-09

修证佛法的真实进程,是从物质区幻相的牵引中松脱,透过光音与波动的界面,回归无边的真空本体。

当我坐在窗前,看晨光一点点洒入室内时,身体的重量与光影的漂移都提醒着我,这具身体在地球引力场里,这颗地球在银河系旋转之中,一切都似乎被称为“物质”的力量所牵引。但修证佛法告诉我,所谓“修证”,并非向外寻找另一种力量去征服这股引力,而是看见这股引力是幻相,看见牵引的绳索是由妄念所织,看见“被牵引”的主体本身,也从未被束缚。

“有为法”修行,是以主动之力透过光音与波动层的幻象,将意识由粘滞的物质粘连中抽出,向着本初无垢的真空流动。

在物质区中,生命体验以“生灭”为节奏,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舞台,于是每一次内心的痛苦、喜悦、挣扎与释放,似乎都被铺展在时间的延展上,被切割在空间的方位里。每一个修证者在最初的阶段,都以为自己在穿越一条时空的隧道,离开物质区的限制,进入更高频率的光音区,再跨入微细无形的波动区,最终趋入无相的真空区,以为这是“旅程”,以为“有来有去”,以为“有出有入”。

真实的觉悟在于看见光音区、波动区与真空区并非先后排列在时间中,而是重叠在当下唯一的一点上,从未分离,也无从分离。

我看见时空观念如同水面上的波纹,当意识随波纹的流动起伏,便感到波动;当意识脱离波纹本身,回到水的整体感知时,波动不再显现为分离的起落,而是整体的振动在流淌。同样地,所谓从物质区穿越到光音区与波动区的修证之旅,不过是心的幻象在时间观念中投影出来的“过程”,而真实中,这些层面是同处一体、同时共振的。

“时空”并非宇宙的绝对结构,而是人类意识在局部视角下投射出的度量工具,因此“时空”的改变只是心念的改变。

当修证者进入深度禅定,进入无念无想的观照时,时间感会变缓,空间感会消散,过去未来的挂念会消失,内在只剩下清明、当下的觉知,而这一切并非外在时空的真正改变,而是心识对外境解释模式的改变。这让修证者明白,“时空”本身并非牢不可破的真相,而是随心而动、随念而显的幻影,是觉知的一种反射方式。

修证佛法的根本在于破除“分别心”,而“时空”正是最大的分别幻象,是人类意识的盲区。

当我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时,会发现每一个念头都有一个发生的“时点”,并与其他念头相比而产生“先后”,每一个念头同时也伴随着“所在”的空间定位,因而有了“内外”的感知,有了“远近”的区别,有了“此地与他方”的判断。而当这一切分别被静观时,才会发现“时空”并没有自性,只是心对于变化的一种描述。

物质区的“生灭”与时空观念密切相关,修证佛法即是对生灭与时空观念的透视与超越。

人类看见“生”是某一刻物质形态的出现,看见“灭”是某一刻物质形态的消失,于是以为“生”与“灭”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上,延续成生命的轨迹。但当修证者进入更深的观照状态,会发现“生”即是“灭”,“灭”即是“生”,两者互为表里,从未分离,就像波峰与波谷共同组成海浪,海浪的存在并非因波峰或波谷而成立,而是因整体的流动而显现。

修证佛法的每一次意识状态的提升,实则就是时空认知被逐步解构、淡化、归零的过程。

每当内在的执念被看见并松开,便是从时间的黏滞中松开,每当对于空间的执着被看见并化解,便是从空间的界限中释放出来。修证佛法不是制造一个新的“超越时空”的场域,而是让意识在原本的时空结构中,逐步看穿它的虚幻性,放下对于“我在其中旅行”的执着感。

当修证者真正体悟到“真空、波动、光音、物质”是一体时,便能无惧生死,超越时空限制,自在圆融地活在当下每一息呼吸里。

没有什么时空隧道需要穿越,也没有什么远方需要抵达,一切的修证与解脱都在当下这一点展开。无论是深夜独坐时的呼吸,还是日间行走时的步伐,都是“真空、波动、光音、物质”在同一个点上流转呈现,是完整的显现,无有遗漏。

修证佛法的本质,是在幻象中活着,却不被幻象缠绕;在时空中行动,却不被时空限制。

当生命在波动与光音中振动时,当肉身在物质中行走时,当念头在时间中升起时,当情感在空间中流动时,修证者微笑着看见,这一切都是幻象的起灭,而其中真实的是觉知,是那看见起灭、却不与起灭同沉浮的静观之心。

结尾

当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声,当鸟鸣划破清晨的寂静,当心里生起一念喜悦或悲伤,我平静地看着这一切如波浪起落,如影子随形,如水流过石,觉知不动,心如镜映万象而不留痕。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