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到底来自何处?
2025-07-09
真正的痛苦,是被生命本身紧紧攫住时的呼吸。
当我坐在这里,面对山水流转,风声徐徐,空气中有蝉鸣与草叶的气味,身体沉沉地落在地面,我感受到有一种痛苦,它不来自想法,它来自生命在身体里流动时被割裂的疼痛。想只是“色受想行识”中被看见的一层浮光,而痛苦像是深海中被冰封的水流,它安静,却在深处不断冲击着四周的岩壁。
“想”只是意识表层的浪花,而真正的苦,是五蕴交织时无法和解的紧绷。
我看见身体在行走时,有时膝盖酸痛,有时胃中绞痛,有时背部像是背负了无形的石块,那是色法之苦。当我在清晨醒来,心中涌起莫名的压抑与焦躁,那是受蕴的波动。当我在白天做事时,脑中闪现出各种场景与可能性,那是想蕴在流转。当我在行动中不断重复旧的模式,想要改变却发现惯性如深流,那是行蕴的力量。当我以为有一个“我”在经历这些,那是识蕴在运作。
痛苦并非来自“想”,而是色受想行识的纠缠。
当身体不适时,那是色的苦。当情绪翻涌时,那是受的苦。当想法如风吹过心田时,那是想的苦。当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得不到不同结果时,那是行的苦。当认同这些经验为“我”的一部分时,那是识的苦。这五者相互缠绕,如同藤蔓攀附在树上,一环扣一环,让生命在呼吸之间都带着重量。
修行并非要切断“想”,而是要看见五蕴如何合和成苦的全貌。
当我静静坐着观呼吸,身体依然在呼吸,血液依然在流动,心脏依然在跳动,色在继续。当外面的鸟鸣声传入耳中,身心对其作出回应,受在继续。当脑中浮现一句话、一个画面时,想在继续。当我习惯性地想要去抓住、排斥这些念头时,行在继续。当我说“这是我在听、在想、在呼吸”时,识在继续。
痛苦不来自“想”的生灭,而是来自对色受想行识的无明认同。
若将色受想行识比作河流的五道水流,它们在汇合处形成漩涡,这个漩涡就是“我”的错觉。痛苦便是在这漩涡中被不断拉扯,不断跌宕,不断吞没。当我们以为痛苦只是想的问题,便试图以“念头管理”的方式去压制、忽视、控制念头,但痛苦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因为苦的根并未被拔起。
真正的解脱,不是压制想法,而是洞见五蕴无常、无我、空性。
当我深观身体的痛苦时,发现它不断在变动,强度、位置、质地都在变化;当我深观情绪时,发现情绪起起落落,如浪花拍打岸边;当我深观想法时,发现想法不断生灭,如云在空中飘过;当我深观行动时,发现它们只是因缘和合的展现;当我深观识时,发现所谓的“我”只是这些经验的集合,没有固定的实体。
当这些被看见时,痛苦不再是困住我的枷锁,而是成为通向自由的入口。痛苦没有被消灭,它仍然出现,但我不再与它对抗,也不再被它主宰。
“时空”是色受想行识交织下产生的幻觉,是观察角度的偏差,而非实相。
当身体经历痛苦时,我们认为过去有一个曾经不痛的我,现在有一个痛苦的我,将来有一个期待无痛的我,这就是时空感的形成。其实,痛苦只是此刻经验的一部分,它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过去与未来都是想蕴在运作中制造出的延续幻觉。
当我安住在当下,看见呼吸、看见痛苦、看见情绪、看见想法、看见行动、看见识的归属时,我发现它们都在这一刻同时出现,同时消逝,根本没有“时空”的区隔。所谓“穿越时空隧道”,只是从识别到无识别的过程,从无明到觉知的过程。
修证佛法之路是从色受想行识的牵引中看见自由,而非离开它们。
修行不是离开色受想行识去追求真空区、波动区、光音区,而是看见色受想行识本身的空性,看见它们虽现前却不具实质,看见它们虽流动却无自性,看见它们虽生灭却无恒常。这样,修行不再是“逃离”此时此刻的体验,而是“直视”此时此刻的真实。
当觉知深入其中,我发现痛苦原本就是空,念头原本就是空,情绪原本就是空,身体原本就是空,行蕴原本就是空,识蕴原本就是空。只是因为无明与执取,我们在空中画出种种界线,自陷囹圄。
真正的出离,不是离开生命,而是超越执取的心。
色受想行识本无碍,是心的执取让它们形成障碍。当心不再执取时,身体依然呼吸,情绪依然来去,想法依然生灭,行动依然进行,识依然照见,但它们不再是困住灵魂的囚笼,而是成为展示生命舞蹈的场地。
当心不执取时,痛苦依然可能在,但它只是生命流动的一部分,就像河水中的漩涡,本身没有力量抓住整条河流。
总结
痛苦不来自念头本身,而来自五蕴交织时的执取与无明;修行并非压制念头,而是洞见五蕴的无常、无我与空性;当觉知深入当下,时空幻象自然消融,痛苦成为自由的入口,生命回到真实的流动。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