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当下的自由:在看见念头中学会安住
2025-07-09

内心清明,微细念头都泛出来。

对当下转念的能力越来越强。

比如别人走到我背后,我正在做我的事情,以前我会立即非常反感,内心嗔怒,甚至直接表现在脸上和说话上,让ta走。

现在,我仍旧会反感,但是我有能力看到我内心里起的反感情绪,于是看着这个情绪,看着自己的嗔怒,只管看着他,然后我会心平气和的跟ta讲,我正在如何如何,我稍后回复你。

这中间发生的痛苦就被我直接照见了,一会儿就自动平复了。


觉察即自由,它让人从条件反射的漩涡中走出来,落回呼吸之间的安宁。

日常生活里总有那么一瞬间,一个人靠近,一个眼神投来,一个无意的声音钻进耳朵,一阵不耐烦或厌烦就从胸口窜上来,甚至在脸上浮现。以前遇到这种事,我会直接沉入反感里,让表情变得僵硬,让声音带上不耐烦,让关系在无声的对峙里多出一道裂缝。这种裂缝其实不大,但内心会因此失去一整天的平静,总在回想“刚刚是不是太冲了”,又继续生气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回应。后来,我发现当觉察来的那一刻,裂缝还没形成,冲动刚露出影子,我就已经看见它了。那种被看见的瞬间,像是一个刹车键,让心从惯性里停下来。然后事情自然有了新的走向,话语变得柔软,氛围变得松弛,我还在做我的事,对方也不再被推开,事情平平常常地继续过去。

微细念头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它真实地映照出当下的心。

那一天,我正在处理一件紧急的事情,脚步轻的人突然走到我身后站了一会儿,空气里的动静改变了,我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排斥。以前我不会觉察到它的起点,只会突然脸色一沉,然后说出“你先走”或者“等我忙完再说”的话。语气中带着抵触,心里带着恼火。现在,排斥升起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看着它,看着“被打扰”的感觉,看着自己想要维护空间的执念,看着不被理解的委屈。情绪在被看见中停留了一会儿,像水面漂浮的一片叶子,轻轻地飘走。这个过程里没有任何强迫,没有任何批判,只有看着,允许它存在,让它流走,然后我开口,用柔和又坚定的声音说,我正在处理一件事,稍后我会回复你。这种方式没有牺牲自己的需求,也没有用情绪去刺伤对方。我意识到,所有微细念头都是修行的入口,只要愿意看,就能看见内心真实的动荡和紧张,而这种看见本身就带来松弛。

痛苦能自动化化解,是因为被觉察后的情绪不再需要被对抗。

之前的我遇到不舒服的事情时,总是想要迅速让情绪消失,认为只有没有情绪才能继续平静地做事。但越是想压制,情绪越是暗地里膨胀,最后要么变成一声冷哼,要么变成不耐烦的回应。现在,当情绪升起,我不急着对抗,也不急着把它变成“平静”,而是先停留在呼吸里,让自己完整地看见这股不舒服的流动:胸口的收缩、呼吸的急促、胃部轻微的紧绷。看见它,就像看见一场小雨从窗外飘过,没有任何必要去驱赶它,任它飘落,任它散去。这个过程让我明白,真正的平静并不是情绪从未出现,而是在情绪出现时看见它,和它在一起,看着它走。痛苦和反感往往因为被抵抗而持续,被看见后,失去了被对抗的能量,就在呼吸之间自动溶解了。

关系是检验觉察是否真实的地方,因为他人永远是最真实的镜子。

在独处时,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平静,因为没有人来触碰到隐藏的防御和脆弱。而关系就像是无数面镜子,让我们在互动中看到自己的不安、控制欲、急躁、害怕被忽视,或者怕被批评。别人靠近时内心涌起的不耐烦,别人在身边走动时生出的抗拒,这些细微的感觉是最真实的提醒。每一次别人靠近我,我就有机会练习看见自己当下的情绪和起心动念,也能在这一刻决定不再用旧有的反应模式来回应。用柔软又清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界限,用平静又真实的语言告诉对方当下的状态,这种练习不仅让关系变得真实健康,也让我在日常中不断检验自己的觉察是否落地。关系不仅仅是相处,更是看见自己内在状态的真实场所。

转念是念头自然流动的结果,而不是强迫性的压制或替换。

很多人误解转念,以为是把负面的想法迅速替换成积极的想法,以为这样就能平静。但内心深处的抗拒并不会因为表面的积极想法而消失,它会潜伏下来,在下一次触发时爆发出来。我发现,真正的转念发生在我完全看见念头和情绪的当下,看见内心的不舒服,看见想要反抗的冲动,看见被打扰的不悦,当我完整地看见时,念头自然松动,情绪自然流动,就像浮在水面的叶子被风轻轻带走,没有任何用力。转念不是为了赶走什么,而是在深度的看见中,它自然流向另一个可能。那一刻,我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严重,对方的靠近不代表侵犯,我的空间依旧在,我的自由依旧在,一切都还好。

真正的自由是看见情绪并允许它存在,而非被它驱使。

生活中很多痛苦是因为我们把情绪当作必须执行的命令,愤怒让我们必须大声说话,委屈让我们必须沉默不语,恐惧让我们必须退缩,焦虑让我们必须逃离。但当觉察出现,我们有能力看见这些情绪,并且允许它存在,而不让它决定我们的行为。愤怒出现时,我知道它来了,但我不一定需要用愤怒的语气说话;委屈出现时,我知道它来了,但我不一定要封闭自己;恐惧出现时,我知道它来了,但我不一定要退缩。看见情绪,允许它存在,然后选择合适的回应方式,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每天的生活都在提醒我,修行并不在远方,而在每一次起念中。

觉察不是特殊时刻的专利,也不需要在深山静坐才能发生。它就在有人走近时内心泛起的不耐烦里,就在被催促时升起的急躁里,就在被误解时涌现的委屈里,就在我们无数次以为“对方不懂我”的叹息里。这些瞬间就是修行的道场,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觉察的机会,每一次呼吸都是落回当下的可能。真正的修行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在生活里真实地看见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让它们成为自由的入口。

觉察是一场持续的练习,练习让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站在一起。

每天醒来,我都提醒自己,不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不需要在情绪来临时立即无动于衷。我需要做的只是看见,看见情绪,允许它存在,看见念头,允许它流过,继续做手里的事,继续和他人真实相处,让每一个当下成为修行,让每一个当下都成为自由的入口。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