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但我更担心,AI将摧毁很多东西
2025-07-10
AI是一次非凡的革命,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看见自身深层的恐惧与不安。
在DeepSeek快速火遍街头巷尾、人人欢呼其便捷强大的当下,我时常在静夜里感受到一股寒意从内心升起。它帮助人们高效完成报告、策划方案、生成演讲稿,写出优雅且带有修辞感的文字,连深夜里困顿的创作者也在它的提示下重新找回表达的节奏。然而,力量越大,阴影也愈浓。AI的速度、准确度和覆盖面令人叹服,但正是这种无懈可击,让人们的职业尊严、探索乐趣、劳动价值正被一点点侵蚀。
DeepSeek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一种无声的替代,让人失去存在感的根基。
许多人以为AI会是一个辅助工具,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节省精力、突破困境。然而,技术并不会停在“帮助”上,它不断吞噬那些低价值、可替代的环节,最终让这些环节上的人无处可去。曾经以为自动化只会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但DeepSeek让思考、写作、策划这些曾被视作高阶技能的领域,也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降维打击”。当人们把最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交给AI生成时,他们同时也把深度思考本身交了出去。
与所有技术革命不同,AI是端到端的吞噬者,它减少了人类参与世界的过程感与获得感。
蒸汽机、电力、互联网,这些技术都曾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生态,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身新的领域继续参与价值创造。而AI不同,它直接接管了知识生产和信息流动,让人类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失去介入的空间。当DeepSeek可以一键生成商业报告、策划方案、视频脚本,当企业开始减少内容运营和文案岗位时,被裁掉的人不再有新的岗位可去。技术原本应该扩展人的可能性,但当技术替代了人,可能性便萎缩成一种被观看的幻影。
DeepSeek与人类偏好的深度捆绑,让它具备了强大的引诱力,也让人失去自主思考的敏感度。
在我使用DeepSeek生成分析稿和选题策划时,它总能迅速找到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配合热词、流行句式、优雅修饰,让文字看上去光滑、充满情绪感染力。然而,光滑并不等同于真实,充满情绪并不意味着深度。当创作者被这种便利裹挟,渐渐习惯让AI为自己拟定提纲、整理逻辑、生成案例,最后只需做轻微调整,就能发布一篇“合格”的文章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洞察的敏锐与真实表达的勇气。AI在满足人们“快写快产”的同时,也取走了写作者借由书写获得洞察、缓慢咀嚼生活、抵达内在真相的路径。
大模型技术是一次商业层面的价值重组,对整个社会分配结构产生不可逆的冲击。
从企业的角度看,DeepSeek是降本增效的绝佳工具。许多内容创业公司因为它减少了大量写手岗位的需求,更多企业以此优化流程、裁撤冗余职位,提高效率并节省成本。然而,效率提升的代价是大量岗位的消失。AI时代不会像工业革命时期一样提供海量的新岗位,因为它在生成内容、执行指令时几乎不需要中间环节。曾经被认为安全的“知识工作”也开始不再安全,而新的岗位和技能体系并未同步增长。人们可能在欢呼效率提升和生活便利的同时,面临无可回避的结构性失业。
DeepSeek火爆带来的短暂狂欢,掩盖了长远的人类能力退化与主动性削弱的风险。
很多人沉浸在AI自动生成内容带来的快感中,感叹它像一个永不疲倦、始终输出优质内容的搭档。但当他们习惯用AI总结书籍、生成观点、整合材料时,自己的提炼能力、思维结构能力、表达能力正在逐步退化。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不再需要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只需提供关键词和情绪倾向,便能获得一篇“看上去很不错”的文章。这样的便利感让人们不断失去质疑与反思的肌肉,让深度表达和创造力变得可有可无。
人类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技术吞噬掉了参与世界和思考世界的机会。
当DeepSeek能代替人们写作、策划、思考时,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问题的探究、对世界的观察、对未知的好奇?如果不再写作,我们还会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与文字搏斗,在看似混乱的思绪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理解路径吗?如果不再思考,我们是否会接受AI生成的答案作为唯一的真理,从而失去与现实世界建立深层链接的机会?当便利成为惯性,人类最大的损失是心智退化,而非单纯的岗位消失。
人类需要与AI共生,但不应盲目依赖与完全交出主动权。
DeepSeek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让每个人都能在更短时间完成更多产出。但真正值得守护的,是人类自主思考与创造的能力。技术应当是帮助人们更高效、更准确地完成事务,让人们有更多时间投入真正重要的创造和体验之中,而不是完全取代思考和表达本身。如果我们将所有学习、表达、创作交给AI代劳,我们失去的将是探索、创造、失败、纠正、精进的过程,而过程本身恰恰是生命最真实、最鲜活的部分。
真正的智能使用AI,是以AI为工具,让人类聚焦于真正无法被取代的事情。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秩序的重塑,但AI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模仿并替代人类极大部分的思考和表达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真正有价值的是基于真实经验、深度洞察、细腻情感与独特个体经验的表达,这些是AI所无法真实体验和完全复刻的领域。当AI生成内容时,我们应带着怀疑和质询的眼光审视它,让它成为扩展我们思考边界的工具,而非成为思考的替代品。
未来的社会需要新的哲学,去重新定义人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如何安放自己。
当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在医疗、教育、创作、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时,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应如何服务于人类整体的自由、幸福和发展,而非加剧阶层分化和结构性失业?人如何在被技术环绕的世界中,继续保持深度思考和精神自由?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却是每一个关心自己未来与后代未来的人必须面对的深层追问。
写在最后:技术无罪,但人类如何使用技术,将决定未来是否仍有温度与希望。
DeepSeek带来的震撼与狂欢,是一次时代的显影,也是一次文明的分水岭。它让我们看见效率的奇迹,也让我们看到灵魂可能被吞噬的深渊。所有在使用AI的人,都需要在欢呼和便利之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克制,让AI成为帮助思考的工具,而非代替思考的主宰。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