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抱歉,我无法共鸣哪吒
2025-07-10

接纳自身的平凡是穿越内心荒芜后最真实的自由。

坐在电影院看《哪吒2》时,我听见孩子的欢呼,听见银幕上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听见人群里零星的叹息。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和哪吒已经隔着遥远的河流,看着他冲破桎梏,却无法共鸣。年轻时,我们愿意相信主角会赢,愿意相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而当我们经历求职、升迁、婚姻和父母病榻旁夜里无声的哭泣时,我们才明白:人生的重量远非热血可以消解。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是哪吒,而是申公豹,是不断努力却被困在无形天花板下的普通人。

申公豹是《哪吒2》中最真实的影子。他出身妖族,在仙妖有别的世界里,是唯一拼命读书考入“体制”的“村里孩子”。他百年未归,只为了攒几颗仙丹寄回家,却看见领导仓库里堆满仙丹而自己无处可去。他的愤怒与悲凉,是那么熟悉,像是我们看着朋友圈里轻易获得机会的人轻松跨越阶层,而自己在拥挤的地铁里疲惫不堪。努力有时无法换来公平,身份、出身、关系如同锁链,让人被迫承认现实残酷的边界。这种边界感不是一句“努力”可以突破,而是每一次深夜流泪后还要第二天装作无事继续上班的隐忍。

申小豹代表着年轻人走向社会前,对世界的憧憬和碰壁后的清醒。

他曾以为只要努力、成绩优异,就能和哥哥一样进玉虚宫拥有体面的工作。但现实是,他第一次见识到“体制”的冷漠和利益交换,看见同伴死去,看见父亲的手臂被砍断,看见曾信奉的价值观如泡沫破碎。他像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以为办公室是团结协作的地方,以为领导会公平赏识才华,以为努力能换来尊重,但几次会议、几次背锅、几次被同事拉出来顶雷之后,才看见真实的社会规则。那些在“象牙塔”里学习到的努力与梦想,在社会机器面前显得渺小无力。

申正道是许多父母寄望孩子通过体制获得安全感的真实写照。

在《哪吒2》中,申正道拼尽全力送孩子考取仙界“编制”,他深信这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许多父母也是如此,他们节衣缩食,只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参加最贵的培训班,以为只要孩子考上了公务员、进了大公司,生活就会稳定幸福。然而现实是,就算考上了,也要面对层层剥削和上升空间被锁死的无力感。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被推上“唯一的成功路径”,而是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和面对失败后依旧能站起来的勇气。

土拨鼠和陈塘关百姓,是更广大沉默人群的缩影,他们甚至没有机会发声。

土拨鼠们辛苦劳作,只求一顿温饱,却因为哪吒修炼毁掉了仅有的家园。陈塘关百姓被牺牲在仙妖斗争中,连名字都无人记得。这些人没有能力反抗,也没有机会选择,只能被裹挟在大时代的浪潮里,生活在生存的缝隙中。现实中,许多人辛苦打几份工,依旧只能糊口度日;有人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角落里默默生病、默默离世,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却是这座城市真实的血肉。

平凡的人生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沉静的勇敢。

当少年时的我们想成为哪吒,想振臂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想打破所有不公和命运的桎梏。但现实教会我们,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在生活的褶皱中寻找尊严,需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守护亲人,需要在平淡中依旧保持柔软。我们学会在失业时保持韧性,在被误解时依旧善良,在深夜里安抚哭泣的自己,第二天清晨依旧去工作。这不是软弱,而是比热血更深的勇敢。

接受平凡是一种成熟,而不是妥协。

周国平说过,人生三次成长: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时;发现再努力也无能为力时;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享受其中时。接受平凡意味着不再与他人比较,不再将别人的成功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不再被“成功学”绑架,而是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真实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能来自于陪孩子散步时看到的一朵花,可能来自于和伴侣吃一顿热腾腾的晚餐,也可能是来自于一个人深夜在小桌前读完一本书时内心的平静。

“平凡”从不是失败的同义词,而是学会在有限的命运里过无限丰富的生活。

正如电影中土拨鼠依旧在废墟中寻找可以吃的食物,陈塘关的百姓在被摧毁后依旧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我们也依旧会在被命运击倒后重新站起来,继续为家人做饭,为自己找工作,为孩子写作业,为爱的人准备一份生日惊喜。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成为哪吒,成为振臂一呼的英雄,我们也可以选择做夜里微弱却坚定闪烁的萤火虫,为黑夜里的人点一盏微光。

与平凡和解,才能真正活出独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英雄会被历史记住,但日子终究需要平凡的人去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子,那些默默流过的汗水,那些看似重复的清晨黄昏,构成了生活真正的质地。无论电影里英雄如何轰轰烈烈地破开天命,我们更需要在生活的日常里,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珍惜每一个能安稳睡着的夜晚。这是对生活最真实的回应。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