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在动与静之间,轻轻安放自己
2025-07-10

真正的宁静来自不执着于“是否在动”。

当身体在动,心也能保持一种稳妥与清澈,这份不被外界牵引的安定,就是不动最真实的含义。我们以为修行是让自己不动,其实那只是一块临时用来安放心绪的锚板,真正的安定是心不被表象的起伏吞没,无论身在何处、做着什么,内在都能留有一个不被惊扰的空间。

修习不动,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让心学会安住在当下。

“不是让你修不动的,不动是个锚板。”这句话提醒我,不动本身并非目的地,而是给混乱心绪安放的一段台阶。它帮助我们先稳住内在,能看见思绪的起伏,能看见情绪如何牵动呼吸和眼神。当这一切被看见时,我们发现原来“不动”只是过渡,当你内心真正稳住,才能继续前行。

所有修行最终都指向无分别的宽阔。

“最终大乘道是从不动进入无分别境界。”当我们在生活中练习观察情绪与念头的来去,不是为了压制它们,而是为了看见它们的无常与自生自灭。当不动成为习惯,分界感也慢慢淡去,心不会再被分别心牵走,你看到的是整体,是在动的世界里保持心如止水。

无分别是能在动静之间保持一致的柔软清明。

“无分别是动静一如。”这是一种对当下的深度认同:无论在安静中独处还是在奔波中劳作,内在都保持一种同样的清明,没有被动作与环境分割成两种状态。没有内外之别,也没有动与静的冲突,一切都在当下,一切都被觉知。

行动中依然存在稳定和专注,这是真正的定。

“动也是定。”很多人以为定就是坐着不动、眼睛闭上、呼吸变得细长。事实上,在生活的奔忙中保持觉知,让心不被外界节奏淹没,让身体在动时心依然平静,这就是另一种深度的定。真正的稳定,不是外表的静止,而是内心不被轻易带走。

身体在运动时,内心依旧可以保持如如不动的状态。

“身体在运动,你没动。”当走路时脚步有节奏地落地,当说话时话语自然流淌,当写作时指尖轻敲键盘,如果心保持着清明不黏着于当下发生的事情,身体虽动,心却处在一种观照的寂静之中。这是对自我、情绪和思绪的一种温和观照,而不是把注意力强行收回来。

世界是幻境,而觉知幻境是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这是个幻境。”无论是喜悦、愤怒、得失、成功还是失败,这些都像浮在水面上的影子,看似真实,却在时光流动中不断改变。当我们深信不疑时,它们就支配着我们的感受;当我们看见其本质时,内心获得解脱。认知到幻境并非意味着抗拒生活,而是看见生活表象之下,还有更真实、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认识幻境,需要耐心和不断的温柔觉察。

“慢慢要知道这个幻境。”认清幻境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的观察:在琐碎中看见自己被什么情绪带走,在期待中看见自己的贪恋,在恐惧中看见自己想要逃跑的冲动。这些看见的过程,就是觉知成长的过程,是从被幻境吞没到逐渐自由的必经之路。

当心如静水时,生活才会轻盈而不被纠缠。

修行从不动开始,从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情绪的起落开始,逐步发现“不动”只是让自己站稳,而真正的宁静来自看穿表象后依旧温柔地生活。带着清醒去爱,去创造,去接受不完美的日子,心不再被幻境左右,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生活不会因为修行变得没有起伏,而是会在起伏中多一份看见,多一份温柔。

不要急着成为一个完美的自己,能在日常的吃饭、走路、说话、写作时保持一份觉知,足矣让心逐渐安定;能在难过和迷茫时看见情绪来去,而不是跟着情绪起舞,已经是一种深度的修行。修行不是要成为另一个样子,而是让自己在真实的生命流动中,看见当下的一切如它本来。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