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80亿,《哪吒2》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40!在哪吒身上,我看到了抑郁焦虑的解药
2025-07-11
主体感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泉眼。
当我看着哪吒在海浪与火焰中吼出“小爷是魔,那又如何”,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清醒与热血。这种力量来自于一个人敢于承认和接受真实的自己,不必掩饰内心深处的渴望,也不必在世俗的眼光下假装柔顺。当主体感被拾起,生命力会像烈火一样,从胸腔深处燃起,让人重新呼吸到自由和真实的空气。
压抑本性只会换来虚假的安全感与漫长的内耗。
哪吒在修仙考试中被迫隐藏自己的魔性,那份时刻自我审视与迎合外界期望的恐惧,也真实存在于许多人的日常。为了换取他人的认可,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最真实的部分,每次笑着退让,每次为了别人期望做出妥协,内心都会被掏走一块。当一个人将外界的标准变成唯一的方向盘时,真实的自己会渐渐变得无力,生命力会枯萎,只剩下空洞的外壳在运转。
讨好与迎合无法换来真正的归属感。
申公豹父子的故事,是被压抑与讨好吞噬生命力的悲剧。申正道无条件服从仙界秩序,想用服从换取尊重,换来的却是被视作炼丹材料的命运。当人将“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当作目标,就会走入一条无法回头的枯竭之路。即便换来了短暂的安全,内心深处依旧是空的,因为这条路上没有自己。真正的归属感从来不是迎合换来的,而是在不讨好、不伪装中保有真实时自然生发的安全感。
敢于质疑和突破,才能重建主体感。
哪吒在面对神仙秩序时选择了质疑,他不愿接受被强加的框架去定义生命的价值,他不愿用否定自己来换取表面的平安。主体感的建立从拒绝被定义开始,也从不再把外界评价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开始。每一次突破与拒绝,都像是在筑起新的边界,让灵魂重新长出自己的骨骼。
自我接纳是力量回归的关键通道。
当哪吒喊出“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瞬间,他的力量再次回到了身体里。因为他不再恐惧自己的本性,也不再因外界眼光否定自己。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同,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与棱角,这种接纳带来无可替代的稳定感,让人无论面对什么情境都能站立不倒。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于去除不完美,而在于接纳不完美时还能持续选择前行。
成长与主体感的恢复是一个反复且真实的过程。
哪吒在第二部中依旧会在意外表,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这不是退步,而是真实。就像饺子导演所说,一个人要强大到完全不在意外界评价,本就不容易。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完美曲线,而是一次次在质疑、恐惧与混乱中,依旧选择回到真实自己的过程。在不断反复中,主体感被一次次拾起,变得更加坚韧和真实。
敢于面对压迫,是生命自我更新的本能。
电影中百万海妖与龙族合力举起定海神针反抗压迫时,我看到了一种深层的生命姿态:在压迫与不公中挣扎,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渴望。饺子导演所说,“生命有压迫,生命就会寻找出路”,这不仅是电影的主题,也是每个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即便环境不公,即便时常迷茫,内心深处仍有一股力量,想要挣脱桎梏,想要呼吸更自由的空气。
主体感的恢复不意味着改变世界,而是改变对自己的态度。
哪吒面对龙王时说“我想试试”,这份“试试”并非宏大的拯救世界的宣言,而是一份不再背叛自己的承诺。当一个人选择活出真实的自己,无论是否改变世界,至少改变了自己面对世界的姿态。活出主体感,就是用真实和温柔对待自己的恐惧与渴望,让生命力自然流动,不被压抑和恐惧堵住。
生命力是活出来的,而非被期待出来的。
哪吒的热血与倔强之所以能感染人,是因为他代表着“无论如何也要活出自己的样子”的勇气。这份勇气不是无畏的鲁莽,而是即便在失败和质疑中,依旧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真实。当一个人不再渴望被理解、不再执着于赢得所有人的喜爱,而是坦然面对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生命力便开始流动,焦虑与抑郁也会在这一份真实中逐渐失去力量。
曲折向前,是生命真实而唯一的出路。
无论是电影中的哪吒,还是饺子导演自身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要因为道路曲折就放弃前行,因为所有生命的意义都在“走下去”这件事上显现出来。即使有怀疑与退缩,依旧选择面对自己,依旧选择活出真实,便是主体感最深刻的修行。
接受不完美并持续尝试,是抵御抑郁和焦虑最温柔的方式。
当生活的压力如同重石压在心口,当内心的声音逐渐被外界的嘈杂掩盖时,想起哪吒那句“我想试试”,内心会重新被点燃。试着重新呼唤内心深处的自己,试着面对自己的欲望与恐惧,试着做出一次真实的选择,这些小小的“试试”,就是走出抑郁和焦虑最柔软而强大的方式。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