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72亿,全球第一!这个四川人,真狠
2025-07-11

一部作品的背后,是一个人如何与命运对抗的真实故事。

许多人看见的是票房数字、全球纪录和行业奇迹,却很少有人愿意在深夜独自咀嚼那些在微光中写下的脚本与分镜,那些没人看见时独自坚持和忍耐的漫长岁月。饺子,一个四川泸州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手握一张“医学生”的安全通行证,却选择让自己燃烧在理想的烈焰里,用执着打磨出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选择成为自己的导演,是饺子真正的底色。

当周围的人都在劝他留在医院,走稳妥而光鲜的道路时,他心里有一种火在燃烧。那是小时候看《大闹天宫》《七龙珠》时种下的火种,是课本边角的涂鸦里未说出口的渴望。很多人也有这团火,但在高考志愿表上被迅速掐灭,在稳定工作里被时间吞没,在父母的叹息声里逐渐熄灭。饺子选择在医学院大三的时候停下脚步,看见了自己的这团火,决定追随它。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电影台词,也是他的人生注脚。

在《哪吒》的镜头里,少年哪吒在雷电与风暴中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那一刻震颤的不只是电影银幕,也是在生活里一次次想要屈服又不甘心低头的你我。饺子没有选择用父母眼中最体面的职业去换取稳定的人生,而是带着这句看似鲁莽的誓言,开始在动画世界里,一点点学建模、学软件、学制作流程,从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看不见结果的时候坚持,是他真正的狠。

《打,打个大西瓜》是他用三年半时间,花光几乎所有积蓄,吃着特价食品,连网都舍不得装,仅靠朋友家蹭网完成的16分钟动画短片。在孤独的夜里,他对着电脑一帧帧画、一格格调,旁人看来荒诞可笑,但他明白,若想真正成为创作者,必须先忍受长久的无声和无人问津。

不认命,就意味着在困境里继续生长。

拿奖拿到手软之后的六年里,他又回到了籍籍无名的状态。动画行业没有想象中浪漫,资金紧张、技术不成熟、盗版泛滥,很多同行转行做广告或去外包公司维生,但饺子咬着牙接广告外包单维持团队运转。他清楚,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若前方无路,便踏出一条路。

当彩条屋找到饺子,希望与他合作时,国产动画的工业体系还远不成熟,流程混乱,人才短缺。1400个特效镜头,几乎每一个都需要国内团队从零学习制作流程。国外成熟的技术在国内找不到,便自己写代码、调引擎,擅长做火的做火,擅长做水的做水,用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1600多人一帧一帧打磨。

真正的创造,意味着一遍遍地死磕,直至作品说服世界。

很多动画师在项目中因为饺子的高要求选择离职,而他自己也不眠不休修改镜头,无数次推翻重来。哪吒的黑眼圈来源于团队无数个加班到凌晨四点的夜晚,申公豹变身特效背后是一位特效师两次转岗依然被饺子“抓回去”的执着。电影中呈现的每一帧流畅场景背后,都是一次次的打磨与死磕。

当别人说“成功没有捷径”时,他用实践证明这不是一句口号。

为了完成《哪吒2》更极致的特效镜头,他将制作难度提高到《哪吒1》的两倍以上,使用超过4000人的团队完成1900多个特效镜头和上万个特效元素。2亿个角色在洪流大战中奔腾、剔骨削肉镜头用600多块碎肉模拟、特效镜头渲染机开机需要等待2小时,许多人只看见最终呈现的震撼,却看不见背后那些日日夜夜咬牙坚持到天亮的真实劳动。

“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也是所有不甘心被安排的人内心的声音。

饺子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就总有机会等来改变命运的时刻。当《哪吒2》在银幕上破72亿,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时,人们看到的是热闹和记录,而在他心里,那是所有深夜被困在电脑前却不肯放弃梦想的人共同完成的胜利。

真正的年轻,是不知天高地厚地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哪吒曾经对敖丙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饺子45岁,头发白了大半,但他依然在做加班到四五点的导演,坚持每天手绘破亿的庆祝海报,坚持和团队一起做每一个镜头的最后调色。他活得依然年轻,因为他依然在做那个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选择:去做真正热爱的事,不论代价。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正确道路”时,总有人在荒芜里写下自己的轨迹。

饺子没有选择最稳妥的医生职业,也没有选择在动画行业最舒适的位置停下,而是选择一次次推翻和重建,用真实和执着换来今天的突破。在无数看不见的夜晚,他和千千万万想要改变命运的人一样,在默默与内心的恐惧和现实的压力对抗,等待破晓。

每一个不愿被定义的人,都是哪吒。

哪吒已经不只是饺子,而是所有想做真实自己的你我。在一个快速消费成功与流量的时代,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仍然值得被看见。

当前方无路,若心中有光,就有理由继续走下去。

若命运不公,我们便与之斗到底。这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而是一次次痛苦挣扎后的平静选择。在这个容易被噪音淹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哪吒,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命运。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