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如何走出人生中的焦虑和痛苦?就这一点
2025-07-11

走出人生中的焦虑和痛苦,需要先停止与它们争斗

当我观察焦虑来临时,身体会先紧绷起来,呼吸变浅,心里有股无名的酸涩和害怕被吞没的慌张。过去我总试图用思考、用规划、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压住它,可是它从未真正离开,反而在深夜里更浓烈地探出头来提醒我它的存在。后来我慢慢发现,焦虑和痛苦不只是情绪,它们像是一场呼唤,让我看见自己一直在试图对抗的,是我以为应该掌控一切的渴望。

焦虑和痛苦与喜悦和满足本是一体

在我的日常里,焦虑通常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比如一封未回复的邮件,一个突然闪过的“要是失败怎么办”的念头,一次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它迅速扩散开来,让我以为当下什么都做不好,让我以为只有焦虑消失我才可以安心去做事。而在深究这些焦虑来源时,我看到的是我对“好的结果”的执念,对“不要失败”的恐惧,对“被他人看见”的渴望。快乐与痛苦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抓紧“必须快乐”,也就把痛苦抓在了手里。当放松握紧的手,痛苦和快乐也就失去了界线,成为一种流过身体的风,只是风,吹过了,便是吹过了。

无条件地接纳当下,是走出焦虑和痛苦最根本的起点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走出焦虑”意味着“必须不焦虑”,我们以为“解决痛苦”是“必须无痛”,于是我们开始了与情绪的对抗,开始了与生活现状的对抗。可是越是抗拒,越是抗拒失业、失恋、疾病、被忽视、被讨厌的可能性,越是想要排除不确定感,这种焦虑和痛苦便越是根深蒂固。真正让内心松开的时刻,是我终于允许自己有焦虑的权利,让自己在不想动的日子里坐着,让眼泪在胸口堵着时流下来,让深夜无眠的夜晚不必苛责自己。原来允许痛苦存在的同时,痛苦就不再是牢笼,而是生命流动中一阵自然的风暴。

觉察每一个当下身体和心的感受,让焦虑和痛苦得以流动

我开始尝试在焦虑来临时,让自己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感觉呼吸在鼻腔进出时微凉的触感,去听窗外树叶被风吹动时细微的沙沙声,让注意力回到此时此刻的身体里。我会问自己:“现在这一刻,除了这份紧张和担忧,还有没有其他存在的感受?”我发现原来身体是温暖的,椅子是稳固的,风是凉爽的,夜空是安静的。焦虑和痛苦也就在这些觉察中被融化,它们不再占据全部,而是和风声、呼吸、地板的坚实一起,成为此刻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日日是好日”的视角带来心的松动

在生病、失业、失败时,我们常常定义这些为“坏”,在顺利、被肯定、被喜欢时,我们定义为“好”。可是当我们放下这种非此即彼的标签,开始允许“坏”也可能是“好”的另一面时,焦虑和痛苦便不再是敌人,而是旅程中不同风景的一部分。下雨的日子有下雨的味道,晴天的日子有阳光的味道,失意的日子有一种沉静和整理的空间,顺利的日子有一种轻盈和流畅。日日是好日,并不是每一天都要充满笑声,而是允许每一天的情绪和经历如实地出现,并如实地被感受。

放下控制未来的执念,专注于当下可以行动的一小步

焦虑往往源自想控制未来,想要预知结果,想排除所有不确定性,但未来从来不属于现在的我们。真正能做的,是回到今天,回到此刻,问自己:在这份焦虑中,我此刻最小能做的行动是什么?是泡一杯温水,是整理房间,是去散步十分钟,是读两页书,是深呼吸五次,是写下现在所有的担心。当我们行动起来,无论这步多么微小,我们都在用身体告诉大脑:“我仍在生活。”然后未来在一步步行动中被看见,被经历,被修正,被创造。

焦虑和痛苦无法“被彻底消除”,它们只能被容纳和被转化

我不再以“必须彻底消除焦虑”为目标,而是以“能够与焦虑共处”作为练习。我会在内心告诉自己:即便有焦虑,我依然可以吃饭、散步、读书、写字、爱人、笑出来。即便有痛苦,我依然可以活着,可以呼吸,可以流泪,可以在深夜被月光照到脸颊。焦虑和痛苦不是洪水猛兽,它们只是带来信息的信使,让我们看到真正在意的是什么,真正渴望的是什么,真正需要调整和放下的是什么。当它们被看见,被允许,它们就慢慢融入了生活,不再是压在心口的石头,而是成为了生命质感的一部分。

走出焦虑和痛苦,不是走向无痛的理想,而是带着完整的自己继续走路

我想,焦虑和痛苦永远不会彻底离开,只是当我们真正允许它们与我们同行时,我们会变得柔软又坚定。柔软,是因为我们终于允许自己不用再时刻武装、不用再与自己对抗;坚定,是因为我们依然可以带着完整的自己去体验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黄叶、冬天的雪。焦虑和痛苦如影随形,而真正的自由,是当它们来时,我们依然能够安然坐在椅子上,依然能够吃一顿饭,依然能够被一句话打动笑出声。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