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今年,我决定不怼亲戚了”
2025-07-11

关系中的自由不在于是否怼亲戚,而在于看见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春节时的饭桌上,人们彼此寒暄中夹杂着催促、评价、建议与不请自来的比较,看似是关心,听起来像劝告,落到耳朵里往往带着重量与尴尬。曾经以为,要守护自己的边界,就需要在话语上赢得胜利,要及时回怼、要亮出态度、要与旧观念对抗。但慢慢发现,与亲戚的对话只是外在形式,更深处是对自己真实感受的承认和接纳。是否开口反驳,并不决定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理解对方的局限,也理解自己的局限,让心安静下来后,看清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是什么。

生活中的冲突常常源于差异,而非恶意。

不同年代的人在同一桌上吃饭,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观察角度与价值观碰撞,有人觉得工作最重要,有人觉得婚姻最重要,有人坚持教育至上,有人强调赚钱能力。言语间的不合拍,会让人感受到被冒犯或被审视。然而真正令关系陷入紧张的并非这些表面话语,而是我们在听见这些评价时,内心是否急于防御或急于证明自己。当理解对方的生活经历、所处年代、教育背景不同于自己时,心里便有了空间,看到这份差异后,便不会用愤怒去回应,也不会用怨恨去累积不必要的情绪垃圾。

我们无须总是为解释自己而辩驳,因为真实感受并不需要被他人认可。

很多人坚持在亲戚面前表达真实观点,是因为希望被看见和被理解。希望他们能明白,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同,希望他们理解晚婚不意味着不负责任,希望他们知道职业选择并非只看收入。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亲戚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复杂的社会变化,因为他们的经验有限、理解有限。不断地解释只会耗尽自身的能量,而被误解也是人与人之间常态的一部分。当不再执着于改变对方的看法,就不再执着于用怼去赢得对话,而是专注在过自己想过的日子里。

适度的“阳奉阴违”是成年人的智慧,而非虚伪。

面对亲戚的催促、指责或质疑时,顺水推舟地说几句无伤大雅的话,让对方暂时停止长篇大论,也让自己不必在节日里内耗,是一种灵活且成熟的选择。表面上答应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计划,而是选择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去坚持真正重要的事情。真实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场合都要据理力争,而是内心深处知道自己选择的路并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这份真实是安静且不需要表演的。

允许自己既保持边界又有弹性,是关系中最大的松弛感来源。

亲戚的催促和评价像一阵风,吹过来也会带来凉意与不适,但风过之后我们依旧可以稳稳站在原地。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风,而是内心的抵抗和执念。当内在不再以敌对的态度迎战这些言语,而是视其为一段社交流程,视其为一种文化惯性,也视其为对方表达关心的笨拙方式,我们便不会轻易被这些言语击中心口。允许自己在合适的时候表达不满,也允许自己在不想说的时候不说,让心境有进退自如的空间,才能让自己从内耗中抽身。

关系无法被改造,但自我可以被成长。

亲戚不会因为我们的一次争辩就突然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压力,也不会因为我们的一次表态就改变他们一生形成的观点。关系中的冲突有时是无法真正被解决的,但我们可以在过程中学会觉察情绪的来去,学会在面对冲突时不被情绪淹没,也学会在复杂的关系里依旧保持对自己的尊重。这种成长是柔软而坚定的,不是被动的顺从,也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安静而坚定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真正的强大,是在面对复杂关系时依旧能保持心的温度。

过年时,亲戚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老年人絮絮叨叨聊着小城的新闻,而年轻人或沉默或应和着大人的话题,这是一种复杂且真实的图景。在这些画面中,有人在暗暗决定不再争辩,有人默默承受不合时宜的催促,有人努力在言语中寻找幽默与缓冲。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相同的情境,而真正让关系温暖起来的,并不是是否怼回去,而是能否保持尊重对方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选择和感受,让年节的相聚不再是彼此的负担,而是一种短暂相处的流动时间。

在复杂关系中放下敌意,是与自己和解的一部分。

对亲戚的不满、对话语的抵触感都真实存在,但当能够在心里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同时理解这些情绪只是情绪时,便不再被它驱使去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反应。理解和放下敌意不是纵容对方的言行,而是让自己从仇恨与反抗中抽身,回到自己真正想过的平静生活中。就像风吹过树叶,发出声响,但风并不拥有树叶,树叶也不追随风的方向,它们只是各自在风中存在。

真实生活是复杂与矛盾共存的空间,需要温柔与坚定共养。

无论选择在春节时不怼亲戚还是继续表达立场,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生活中并不存在完美的沟通和绝对的理解,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有限的他人相遇、交谈和分别,在这些有限中修习如何与真实的自己同在,也在练习如何与真实的他人共处。复杂性从不会消失,它只会提醒我们继续学习在不完美中生活,在冲突中保持清明,在关系中保有自己。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