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要秀恩爱,要公开表达,要有羞耻心
2025-07-15

公开表达,是一种深刻的修行。

在这世间,我们往往被教导要内敛、要含蓄,情感越深,越不可言。但我却渐渐体悟到,凡深藏不语者,往往不够笃定;凡愿意说出、愿意承担者,才是真的在用自己的生命拥抱一份关系、一种信念。

我喜欢在文章里写她,在视频中提她,在演讲中赞她,在每一次合适的机会里,把她嵌进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我越公开表达,越感受到一种力量:不是示众的炫耀,而是对爱的一种巩固,对人生抉择的承担,对未来道路的宣誓。

我们所说出口的,反过来在塑造我们是谁。

在心学中,知行合一,不只是“知道去做”,而是“做中显知”。当我们在众人面前说出一份承诺、亮出一种感情、挑明一份立场,它就不再是随风游移的情绪,而成为我们必须回应的责任。一个人若在千万人的见证下说“我爱她”,他就无法轻易转身;若在千次千篇的表达中说“我会做”,他就难以为懒惰所困。

每一次写下“她”,我都是在给自己一封信:你曾选择她,你曾感恩她,你愿意此生此世不断走向她。这份承诺,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稳住自己。

羞耻心,是温柔的律己。

一个人若不再对“说而不做”感到羞耻,他便可以无数次轻易许诺、轻易背弃;而一个内心有惭愧感的人,却会为每一次违背而自省自修。羞耻,并非自卑的象征,而是对自身言行不一致的敏锐觉察,是灵魂中尚未沉眠的那部分天良。

我之所以一次次公开我的目标、我对团队的承诺、对读者的保证,是因为我知道——我愿意接受自己做不到时的羞愧,我愿意被众人审视,我愿意被逼着不断靠近我说过的那个“更好的我”。

真正持久的自律,是在承诺中养成的自我形象。

我们所坚持的,不只是结果,而是一个人格的自我塑造。公开表达,不只是语言的出口,更是精神的刻痕。说了,就得去做;写了,就得兑现。久而久之,你会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信得过的人。

我曾许诺做100期写作营,现在已坚持60多期;我公开承诺读书会的打卡返现机制,所以每天再累也不敢懈怠;我答应员工忠诚、支持与共享,于是每一次团队大会我都要再重复一遍我的誓言,怕自己忘,也怕他们不信。

人不该活在别人嘴里,但必须活在自己的话里。

言出如镜,照见真实。若我说出“我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我就不能轻弃旧人、不能苟且应付。若我说出“我敬畏读者”,我就得在每一次写作中交出诚意,不容半点敷衍。

人最怕的是自己不信自己,说出的话在心里都空洞。若一个人对自己的话都无法承担,他的生命便轻飘如浮尘,无根无依。

表达,是修行,是誓约,是一条走向真实的路。

每一位渴望深刻关系的人,都应学会“表达”——不是喧哗式的占据,不是权力式的控制,而是温柔又坚定地站出来,说出:我在这里,我愿意,我承担,我爱你,我会继续努力成为更值得你依靠的人。

每一个渴望自己更优秀的人,也应在公开中许诺自己,去说“我会写下这100篇”、“我会坚持打卡一年”、“我不会离开我的同事”,这些话不为取悦世界,只为取信于己。

表达是一种告白,也是一种归宿;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姿态,也是一种返回内心的路径。

让人更好,不是秘密努力,而是光明正大地告知世界:我正在成为这样的人。

言行一致,并非因他人监督,而是因内心生出一种“不能辜负”的觉知。若一人能在千万人前坦然地许诺,并且日日践行,那他的言语,便如经文一样有力量;他的存在,便如灯塔一般能为他人照见方向。

所以,我说:“要秀恩爱,要公开表达,要有羞耻心。”

不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而是为了向自己承诺不负此生。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