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我用做事的密度,来提升我进步的速度,我用持续做不同的事,不让你掏空
2025-07-15

人的成长,不在于知识的堆砌,而在于体验的密度与持续的流动。

世人常误以为进步来自“知道得更多”,却不察觉真正的成长,是那些做过的事、走过的路、经历的困惑所积淀而成的清明。每日做事,不过是让自己的生命与世界持续碰撞,从这纷扰中淘出智慧的金砂。看似在“做很多事”,其实是不断地炼己、净心。

做事,是点燃自我内在知觉的火;密度,是催化深度与速度的柴。

每日起身之前,我不问该“想什么”,而问“该做什么”。思考虽贵,但无所承载,便如空舟浮海,纵有方向,也终难靠岸。于是,我不断试验新的事情,如开一间咖啡店、体验百种交通工具、从城市移居到山水之间,在不断的切换中,我并非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是在事物更替之间,收获“初心”未曾知晓的部分。凡事之中,藏有一枚镜子,照出心性,也照出命运的轨迹。

一个持续做事的人,永远不会被掏空,因为他的源泉从不靠储备,而靠流动。

许多人担心“创作者终有灵感枯竭之时”,但我并不忧虑。只要我还在做事,还在踏上未知的田野,生命的水脉便不会干涸。我曾说:“只要我还在做新事,我就会有新的知识、认知、智慧。”这不是夸口,而是信心。我不过是顺着自然规律在走路,走得越久,越能明白:创作的源头,从不是过去拥有了多少,而是此刻是否还在用心生活。

成长的真正节奏,是在稳固主业的同时,让人生悄悄扩张成一座山谷,而非一根绳索。

我不会放下自己的主业,这是一棵根深的树,但枝叶可以向天舒展。我想去开民宿,开书店,拍电影,改车,学习潜水和飞行,这些不是为了“丰富人生简历”,而是让自己在不同的事物中“看见同一个自己”。当我体验不同职业、不同空间、不同身份时,我不是在丢弃原有的角色,而是在构建更具呼吸感的生命幅度。

重复并不会毁灭灵感,只有惯性与怠惰,才会让人变得麻木与空洞。

许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其实不是工作太重,而是其中缺了新意与参与。我把每天当作“真人秀”,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觉察。我做得越多,就越清楚“什么该舍,什么该深”。日子不是为了“忙”,而是为了“清醒地忙”。密度,不是为了拼命,而是为了沉浸。

成长不是一场爆发,而是一种持续的回应,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温柔回声。

不论是学习写作,做产品,组织社群,我始终用“做事”的方式与世界对话。这份对话,有时以创造之名,有时以探索之姿,有时仅仅是为了问自己一句:“我,还在呼吸吗?”这个呼吸,不只是肺的运作,而是心是否仍然热爱,是否仍愿走进新的一天,看它赠我怎样的晨光与挑战。

让成长成为一场仪式,它不在喧哗处,而在恒久如初的深流中自觉成形。

外人常问:为什么你做不完的事?其实,是事带着我走的。我不是去追一万种变化,而是在每一次做事中,看清自己是否还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正因如此,我才敢说:“十年后你也掏不空我。”不是因为我多富有,而是我从不止步。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