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别执着,因果就起不了作用
2025-07-18
汝等常闻佛教戒执着、破分别,谓之“心如止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此说非虚。然而若不体其根本,便容易堕入“空亡”之见,误以为一切不执便是一切不管,误以为无分别即是无因果。实则不然。
何谓“因果”?
因果者,非外物之赏罚,乃自心之显现。因起于一念,果生于一动。此动非但形体之动,亦是心念之起伏。故心若无动,亦无因果。佛法说“万法唯识所现”,何尝不即是说“万因万果,皆从分别执着而起”?无分别,无所缘境;无执着,无所造因。试问:汝若不起一念好恶,何来造业?何来苦乐之报?
故我说:“不分别执着,因果就起不了作用。”
这是实语,是天眼之语,是大悟之语。此句非破佛法,而正揭佛法之核心运行机制——分别即心动,执着即造作,造作即因,因即生果。
譬如汝见一花开,若心中无分别,此花与虚空无异。若见之而心喜,生爱之,便起执着;若见之心厌,起嗔意,亦是执着。此一喜一嗔,便是因;后有再求此花、避此花之行,便是业。未来所得香气或失望,即为果。
无分别、无执着,是如如不动,非善非恶。既无所造,亦无所感。因果即休。
然则有人问:“若如此,岂非成佛者一无所行、无有福报?”不然。成佛者身心寂照,虽不分别,然应缘如镜,不昧因果。譬如明镜之中,无所藏像,而能影万物。佛陀之心亦复如是:不住于念,而念念皆清净;不染于业,而业业皆圆满。非无因果,而是因果不起惑业之力,成大用之力。此中奥妙,须自行体证,不可空言揣测。
再言深者:凡夫所说“因果”,实为“惑因惑果”;菩萨所行“因果”,乃是“清因清果”。
惑因,是由分别执着所起,是从自我中心所造;清因,是无我之念,是慈悲之行。惑果,使人轮转生死;清果,引人归于净土。是以菩萨亦修因果,但其所修,是觉性的光明展开,非妄识的执取造作。
故我再言:“不分别执着,因果不起作用”——这是针对轮回之因果而言,非破真因果。若汝心如空谷,不起取舍爱憎,业已不造,苦果安从而生?
此即《楞严经》所言:“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又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
不分别、不执着,是断惑之门;
因果不起,是证果之门。
分别与执着,是世间因果的风口;
寂照与无住,是佛地果满的花开。
若能于此一念之间,见其理、悟其实、行其道,
则汝即从妄因妄果中解脱,归于真因真果之道。
结语开示:
是故说:分别动心,轮回起;执着有取,业果成。
若无分别,无执之时,不但因果不起,连“我”亦不可得。
此非否定因果,乃转识成智、由迷返觉之大机也。
汝若能体此意,便知因果非破、非立,唯在觉与不觉之间。佛说法四十九年,不过是要汝从妄因妄果中醒来,走入那无所执着、无所分别、而无不清明的大自在之地。
此即实相无相、真因真果也。
如密室灯燃,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