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不執於空,才能真正入空;不拒於色,方能超越色
2025-07-18

空不是概念,而是實踐的透徹。

我曾以為,明白了“空”的道理,便是修行的證明。但漸漸地,我發現那只是在意識層面轉圈。真實的空,不是在思辨裡反覆琢磨,而是遇事時心中無罣礙,當下清明,不再纏繞。空,是你在與人交往時不再記恨,是你面對損失時不起貪戀,是你身體有痛時不再抗拒。若不能在這些地方透過,說再多「色空不二」,也只是空談。

理論的清晰,是行動的開端,不是終點。

懂,是開始,不是結束。若只是坐在禪房裡談空說妙,面對現實中的人事,卻依然起嗔起執,這樣的「空」不能解脫。所以經典說「知而不行,是為不知」,這句話並不嚴厲,而是慈悲地提醒我們,法理與人心不該分離。思辨若不能導入現場,就是在自己編織的網裡繞不出去。我曾試著從一段過往的怨懟中解開心結,不是靠念頭壓制,而是回到那一刻,看清自己的期待與執著。那一刻心鬆了,空就來了。

真空來自事上歷練,如破繩解結,非一蹴可幾。

世俗的煩惱,如一團打結的繩。你不能用理論將它一刀斬斷,它不聽那些高深的句子。你只能一個一個結,耐心鬆開。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段關係,有時是一場病,都是緣。不必抗拒,也不必催促,該解的結,總有一天會鬆,前提是你願意看見、願意轉動。那才是真實的修行,不在彼岸,而在當下。

不執於空,才能真正入空;不拒於色,方能超越色。

色空不二,不是同時講兩個詞,而是心不再分割。當我們執著於「空」的概念,便成為另一種「色」。而若能看透色的虛幻,也就無需排斥它。世間一切如幻,但不是無意義,它是修行的田地。每一件事,都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心。不必遠求彼岸,當你遇事能如實對待,心中不起塵染,那就是空,那就是道。

透過,就是明心;透過,就是放下。

當你真正透過某件事,它就不再纏住你。這種「透」不是理性理解,而是一種心靈的鬆動。像一扇窗,原先只是對著牆,現在慢慢轉過身去,看到遠方的天光。這個過程不是憑念力完成的,是靠無數次的面對與放下。你越願意面對,越願意真誠,結就越快鬆。所謂清淨,不是逃離人世,是在紛擾中見心如明鏡,任它風來雨過,心中依然無塵。

空不是逃避,而是深深的在場;不是遁世,而是照見。

有人以為修空,就是躲開世事,住進山林。但真正的空,恰恰在你每一次被生活推擠的時候展現力量。它不是讓你不管,而是讓你從容去應。不是你變得冷漠,而是你清楚知道,什麼值得放在心上,什麼本就是風過耳畔。這樣的空,才有力量,才會讓人自在、堅定、慈悲。不為所動,並非無情,而是心已見真。

在世俗中見道,是最深的空;在人我中見無我,是最真的覺。

空不是遠離塵世之後的產物,而是你在每一件瑣事裡,看見本無所求的那顆心。當你不再糾纏於誰對誰錯,不再掛念於得失榮辱,你便發現,其實你早已站在岸上。這世間所有的水流,只是在提醒你:「你本來就自在,只是忘了。」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