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查理·芒格去世1周年:这101句最有力量的话,句句封神!(建议收藏)
2025-07-19

人之一生,若能日就月將,知所修止,已是不凡。

當我讀到查理·芒格的話語,心中不由得生出靜靜的感念。這個看似嚴謹冷峻的老者,其言語如石中藏火,簡樸而鋒利,不談玄理,不浮誇言,但每一句,皆如拈花之指,點破人世迷障。那不是智慧的展示,而是智慧的流露,是經年累月,從生活、損失、選擇、觀察中沉澱而來的覺知。他所說的,不是成功之術,而是做人之道、思維之道、觀天察地之道。

深度的自我修煉,是超越聰明與勤奮的根本力量。

芒格曾言,他所見過的一切真正優秀之人,無一不是終身學習者。我讀到這句話時,心頭一震。這句話沒有修辭,沒有包裝,卻如泉湧入心。學習並非一時熱情,也不是為了炫耀成就的手段,而是人類覺醒之路的本源。若一人知曉自己的無知,便不會執著於已有的聰明,也不會急於表達見解,而是願意日日修習、時時修正。這,正是「知行合一」中最關鍵的「知」——不止於知識,而是知自己、知不足、知變化、知反省。

思維的清明,是安頓心性與通達外物的通道。

芒格一再強調多元思維模型的重要,不是為了炫耀雜學,而是為了避免認知上的偏執。世人多喜單一法門,以一知半解便論萬象,如同手執鐵錘見萬物皆為釘子。這種「單模偏見」是心之懶惰,是知之傲慢。而真正深刻的人,能於經濟中見人性,於歷史中見心理,於物理中見哲理,於數學中見簡潔。這樣的通透,來自「反覆咀嚼世間本質」的功夫,而非快速跳結論的便捷。

知錯、認錯、改錯,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光明之路。

「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你活不到犯完所有錯的那天。」這句話平實如老友的叮嚀,卻是芒格最寶貴的遺產。如今人們太急於呈現成功、講述光榮,而遺忘了錯誤、愚蠢與低谷才是真正的老師。他說自己一生不斷修正錯誤,並以此為榮。他不畏談失敗,反倒以失敗為鏡,這正是聖人所言:「見不善而內自省也。」

謙卑與真誠,是智慧最堅固的根基。

芒格與巴菲特的關係,是一種極度稀有的「理性之交」。兩人皆明智、皆謙和,彼此批判,卻從不動怒;彼此挑戰,卻彼此敬重。他們能共事四十餘年而無猜忌,正因他們皆願承認自己錯誤,皆知「利己即損人」。芒格反覆說:「我們不求做得比別人聰明,而是避免做得比別人更愚蠢。」這種話語,從口中說出易,從心中活出難;但他們做到了。

節制,是力量的精華,是自由的起點。

世人常誤以為自由即為所欲為,卻不知真正的自由,是在慾望前停步的能力。芒格談延遲滿足、談不盲動、談從容不迫,不是從道德高度說教,而是以智者的慈悲之心提醒:那急躁、那衝動、那貪婪,只會讓你為短期甜頭,付出長期的苦果。他那句「我們是靠避免做蠢事而致富的」,看似戲言,實則是人生節奏的深刻奧義——不貪即守,不躁即穩,不動即觀。

情緒的管理,是知識與判斷能否發揮的前提。

他說,很多人不是輸在判斷錯,而是輸在控制不了情緒。這與佛說「嗔恨為毒」,與《傳習錄》所言「心不靜則妄動」何其相似。心若常在浮躁與妒忌之中,哪怕學識再高、手段再多,也如駿馬無韁,終將自毀於激盪之中。而情緒的定力,來自內在長期的自照與自省,是對欲望的溫柔觀看,是對自己無明的一份悲憫。

做事之前,先要做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芒格常說,聲譽就像火焰,點著容易,熄滅則難再燃。他並不把誠實當作道德論,而是當作利己策略。他說:「說真話,你就不需要記住說過的謊話。」這句話,不是對別人的規勸,而是對自己的提醒。人要能信任自己,先要讓言行不欺。若自己都懷疑自己,那所有關係都只是一紙空殼。

真正重要的事,是找到一生可以堅持的原則與節律。

芒格說,他的投資哲學只有兩步:找到簡單而基本的原則,並嚴格貫徹到底。這是極致的簡單,也是極致的難。他拒絕複雜的算計,拒絕短線的誘惑,只問:這件事是否簡單、是否確實、是否值得長期信任。他的成功不是因為操作精妙,而是因為不操作、不干擾、不搶跑。他像一棵老樹,懂得風來之時自穩根基,懂得四季有序、時間自長。

人生最好的投資,是在自己心性上的長期複利。

芒格說,他最自豪的不是投資報酬,而是老來比年輕時更快樂、更清明。他的生活方式,不追求聲色權勢,而是追求內心的秩序與簡約。他以獨立為樂,以不必討好世界為自由。這種活法,不是遁世,而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一種成熟後的還原,是對生命最深的尊重。

知命不畏,是最終的坦然;見性成佛,是最高的成功。

當他在年近百歲時,說出「我這一生過得很好」的話語時,語氣平靜無波。我能感覺到,那不只是成就的語氣,而是一種參透與感恩。他沒有怨懟過去的失敗,也不炫耀得來的成果,只是一如既往地說:「我們不過是做了對的事,做得比別人久一些。」

芒格其人,其實如一盞無聲的燈。燈不自耀,卻照人千里。如今他已去,但他那種由內而外的正直、堅定、清明與幽默,如天光雲影,仍靜靜地潤澤著世間。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