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本就是废人,社会还一刻不停的要把我们塑造成更废的人,怎么办?
2025-07-19

人生最难的不是迎合环境,而是在被塞穿的澜漫中,志在其中而心不在中。

我经常反思一件事,4G、5G、高级人工智能、智能端系统、数字经济……这一切持续亮相的技术易为人手之使,却难保有多少人在被技术使。它们不是让我们更有完全性,而是更有借口:借着读书型应用,不真读书;借着AI写作,不再思考;借着热门输入模式,不再看看自己想不想。

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

我只是在回忆里面發现:最非为得的探索,常是从一个小小的不顺之惊→一篇不可科学的夏日温柔→一段不透露的反思里开始的。不是环境我们,是我们可否识破环境。

所谓“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却也是唯一能分析环境、分裂环境,以自己为根基重定群体规则的灵。所以我们是被控制的吗?可不可以自己控制?

我学会了看到环境设计的手,看到一个潮水的转向点,不再只是体验潮水本身。看到了那些热点后面的通俗风潮,看到了广告体系为我加置的“期待值”、“阶层感”、“挥霍热点、被遗忘的恐惧”。

这样一条条线,点点聚结成一个识觉:我不是潮水中的小树,我是那小树里的想气。

所谓“懒”,不是合理性的休息,而是相信通过一些很方便的工具,我们也可以有能力而不需要练经。

我早已明白,实际的体验才是动心的结晶,心灵在多年以后回首时才能说:是我写过那些不好的文章,我才有写好文章的可能;是我真读了那些即使背不达也不可悔的书,我才懂得书中之深。

所谓“时尚”,不是美感本身,而是思考时段的线索。把时尚当成自我表达,我便有了偏离自我的宽阔。

每当我问自己,我是因为自己想,还是看人如此?我的动心,就有了明得的论判。我不嫌时尚,但我诚心式地跨过了时尚。

所谓“焦虑”,不是真的不耐等,而是我们被救捷式欢心转移了我们的关注力,从而失去长时间隐耗下的魅力。

读书读不了;写作写不了;记事记不住;看书看不完;想问题也想不得。那是因为我们自识成为一个惊魂即熟、随看随输入的系统了。不是不能长时间注意,而是我们让自己在某些小狂喜中把注意力卖掉了。

所谓“群体是乌合之众”,不是只有群体才如此,而是我们自己也容易自我分裂。

看热闹,就是不进入热闹。看大流行,但不先马上流行,无非是给自己保留一些明得的时间和后续的处理能力。真正有思考力的人,都有一种不答应的缓慢,就像稳稳走在大都市时尚之中,心中却有空岛。

我知道我很差,而每一切烦恼都是我已在正在因为看见而用力。得意时要看清楚,不得意时要保持平静,我就能透过每一件事、每一段低调,被凝组成更深的自我。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