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未来3年,别瞎折腾,你就赢了
2025-07-27

親愛的朋友:

在風高浪急之際,穩比快更重要,穩是天理中的厚重,是時間給出的答案。

我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斜雨滴落,忽然想到這幾年太多人活得太急了。市場下行、機會變少,每一個人都像被抽了一鞭,馬不停蹄地想「搞點什麼」。而我逐漸明白,有時候真正的勝出,不在於誰跑得最快,而是誰能不慌不忙、不瞎折騰。

未來三年,是要守住而非奔突的時刻。環境如逆風行舟,亂轉方向、亂扔重物,都會使船更難駛穩。不是不能變,而是變需審慎;不是不行動,而是行動前要深思熟慮。

折騰人的管理,只會讓團隊越來越空心。

一個企業最怕的不是競爭對手太強,而是自己的隊伍人心渙散。而這種散,不是天生的,是被反覆「折騰」出來的。

今天改策略、明天換方向,後天又說一切重來,這不是調整,是搖擺。當員工好不容易跑起來,卻發現起點變了,方向又變了,幹勁自然就會耗盡。

更可怕的是那種事無巨細、如影隨形的管理——去廁所要報備,開會記筆記要格式統一,連電腦桌面也要統一圖標。我想說,那不是規範,是對信任的破壞。被過度懷疑、控制的心,是無法誠意工作出來的。

最好的管理,其實是培養,是「傳幫帶」。不是掐著手錶盯著上班時間,而是掂著心意去灌溉彼此的能力與成長。唯有這樣的土壤,才能種出健康堅韌的團隊。

折騰業務,是不肯踏實打磨的心魔。

當一個人對自己已有的不屑,對過去成功的自戀,往往會讓他做出最多的錯誤決策。他以為「我以前做成功了,現在換個方向也沒問題」,但他忘了,環境早已改變。

我見過太多創業者、管理者,動不動就想「搞新項目」「轉型」「跨界」。今天想直播帶貨,明天想搞文旅品牌,後天說不如做數位人。不是不可以,而是他們從不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只是想快點逃離現狀。

如果一個人不肯蹲下來做實事,不願下沉到一線,去理解真實的客戶、真實的反饋,那麼他怎麼可能作出真正準確的判斷?

稻盛和夫說:「答案在現場。」而很多人的問題在於——他從不曾去現場。

經營者不慎於財,是對團隊最大的傷害。

這幾年我看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安全感,是錢給的。」

不少企業看起來風光,但實際上已經沒了血液。收入高,成本更高,帳面盈利,但現金流瀕死。一場風波就可能讓公司瞬間倒塌,不是因為市場多壞,而是因為自己經營太浮。

「謹慎經營」這四個字,不是膽小,而是智慧。知道錢從哪裡來,要花在哪裡;知道什麼是能打糧的田,什麼是好看但無用的花。

當別人還在誇大敘事、賺未來的錢時,有些人已經在默默算清每一筆現金流,確保能活過這個冬天。

利潤是棉衣,讓你過冬不寒;現金是血液,讓你行走有力。而很多人看起來在跑,其實早已缺血,隨時可能倒下。

未來三年,考驗的是誰能穩、誰能忍、誰能活。

別人的浮躁,是你的機會;別人的胡亂投資,是你保守穩進的空間。市場的洗牌,不是靠聰明,而是靠耐力。

如果一個人能在未來三年,不折騰員工、不亂搞業務、不揮霍財務,只是一點一點把基礎打牢、把現金流護住、把團隊帶穩,那麼他很可能在三年後,成為市場留下來的少數贏家。

不是什麼創新大招,不是什麼爆改突破,而是回到「本業」,回到「現場」,回到「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與價值交換」上。

這才是最有力量的事。

最可怕的折騰,是內耗自己。

在浮躁的時代,連內心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該再找點新機會?是不是應該快點轉型?是不是不「搞點東西」就會被時代拋棄?

但其實,最不該折騰的,是你的信念與節奏。

很多東西需要沉澱,很多決策需要靜下心來才會浮現。你不會因為今天多焦慮,就賺多一分錢;你不會因為明天跑更快,就多一份穩定。

真正的答案,藏在那段你願意沉下來、靜下來的時間裡。

這時候,別瞎折騰自己。讀書、健身、陪伴、反思,這些才是你最該做的資產性行為。

人生的節奏,不是衝刺,而是長跑;企業的韌性,不在於奇招,而在於厚實。

當大家都在用力「搞事情」,你不搞而是靜靜守住,那才是本事。因為真正的高手,不在於花哨,而在於沉穩。不是在混亂中顯得多聰明,而是在混亂中依然能穩住方向。

穩,是一種看似平凡,實則稀缺的能力。它意味著你對自己有深刻的理解,對外部有足夠的洞察,對團隊有深厚的信任,對財務有清晰的掌控。

這些,都不是一時衝動可以養成的,是日積月累的內功。

未來三年,如果你選擇了沉穩,選擇了把一件小事做好,那你已經走在大多數人前頭。

你不必尋求太多的掌聲,也不必向誰證明自己。只要日子穩穩地過,現金流穩穩地走,團隊穩穩地跟著,那你終究會走到別人過不去的地方。

所以,當你看到別人忙著折騰、換賽道、炒概念,你只需要淡然一笑,低頭耕耘,把眼前的地種好。

世界終將為穩的人讓出路來。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