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承认自己没那么多观众

凌晨两点的出租屋,昏黄的灯光下,小张正对着电脑发呆。他刚把一条朋友圈删掉,那是自己写了半天的长文,发出去不到十分钟,只有一个点赞还是母亲点的。他盯着那孤零零的“1”,心里酸得说不出话。删掉后,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反复冒出同一个念头:是不是没人真正关心自己?类似的瞬间,我们几乎人人经历过。工作里,你提案准备了三天,会议上却没人搭理,连领导都在看手机。生活...

流量本质是激发出人内在的善或者恶

深夜的地铁口,灯光晃着,风里有汗味也有香水味。一个年轻姑娘举着手机拍视频,背后站着两个工地收工的男人,身上还带着灰。她喊了一句:“叔叔,你们辛苦了!”然后迅速切到自拍模式,笑容满面。短短十秒钟,点赞过万。可那两个男人转身离开时,眼里没光,只剩一种被消耗的空落感。 流量,看似是一道光,把人推到舞台中央。但你得承认,它照亮的方式,从来不是单一的。有人因为一...

普通人一辈子都看不透的6个社会真相!(很戳心,很透彻)

一个年轻人在职场里憋着一肚子气,他跟我说:“我拼了命加班,结果升职的还是别人。”另一边,有人看着同龄人轻轻松松买房买车,心里忍不住发问:“凭什么他们过得那么顺?”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问过?其实答案很残酷:有些真相,课本不会告诉你,父母也没法教你。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没看透,于是困在焦虑和不甘里走不出来。今天想和你聊聊这六个真相,扎心,但透彻。第一个真相是:你没那...

普通人改命最快的方式:走出去

凌晨两点,知乎上一条提问被顶到了热榜:“一个人长期呆在家到底有多可怕?”底下的评论扎心又真实。有人说失恋后关在屋里三个月,结果连正常说话都变得磕磕巴巴;有人说找工作连败,干脆放弃,天天葛优躺,最后连起床都觉得费劲;还有人沉迷游戏,短短半年,连和父母吃饭都开始不自在。读到这些,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这其实不只是个别人的困境,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很多普通人的处境...

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把一件事做足够久

昨天下午三点,我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中年女士正在翻阅着一本厚重的英文原著,她的书桌边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店员告诉我,她每天都会来这里待两个小时,已经坚持了四年。四年前,她连简单的英文对话都结结巴巴,现在却能流利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原作。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某个领域变得如此优秀?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也更...

写作对于自媒体人来说,就是逼自己认知升级的极佳方式,同时还能在深度整理自己的时候、抓住市场读者的心,为其提供价值-也即深度思考、整理后的系统化价值

夜里两点,灯光还亮着。键盘声断断续续,像一首不完整的曲子。屏幕前的年轻人盯着文档,写了三百字,又全删掉。他皱着眉,心里嘀咕:是不是我不适合写作?可就在一小时前,他还在朋友圈转发别人的爆款文章,心生羡慕,觉得那样的文字能赚到关注、带来收入,甚至改变命运。矛盾感就这样堆在胸口,一边渴望写,一边怀疑自己。这种拉扯,其实很多自媒体人都经历过。为什么?因为写作表面是把...

大脑的结构化是天生的,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可以分成颜色、形状、味道、各种语言的叫法等等

清晨的菜市场,空气里混杂着青菜的水汽和炸油条的香味。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看见摊位上堆满的红苹果,眼睛亮了,脱口而出:“苹果!”她的语气里带着熟悉的笃定,好像这世上所有的苹果都该被这样命名。母亲笑着问:“苹果是什么呀?”小女孩挥了挥小手:“就是红红的、圆圆的、甜甜的东西。”这看似稚嫩的定义,却是大脑天生结构化的直觉。哪怕只有几年生命经验,她已经学会把...

大脑只有结构化才清晰而节能

凌晨五点半,北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层灰蓝色的薄雾里,便利店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一个年轻人裹着外套从出租屋里走出来,背包里只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和一支笔。他说自己每天都要写点什么,不管写得好坏,因为只有这样,他的大脑才不会陷进一团浆糊般的混沌。他笑着说过一句话:“如果脑子里没有结构,我就会像手机开了几十个后台应用,明明没干什么,却很快没电。”这句话很真实。信息爆...

环境与群体效应:独行难,同行易

那天在健身房,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晚上七点,器械区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在锻炼,大部分器械都空着。但到了八点,突然涌入了一群穿着统一运动服的年轻人,整个氛围瞬间变了。原本安静的健身房变得热闹起来,连那些本来准备离开的人也重新拿起了哑铃。我好奇地问前台,这群人是什么来头。前台小妹笑着说:"他们是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组了个健身小组,每周三固定来锻炼。神奇...

耐心与长期主义:成功的稀缺性来源

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叔又涨价了。从五块钱到七块钱,用了三年。从七块钱到十块钱,只用了一年。我站在他的摊子前,看着那张手写的涨价通知,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小本生意,有些摊主越来越忙,有些却悄然消失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藏在耐心里。老李的煎饼摊开了十二年。我刚搬到这个小区时,他就在那个路口。那时候的他还很年轻,动作生疏,经常把鸡蛋摊得不够圆,薄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