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第一篇聊到,“真正的知道,必须得力行”。那现在问题来了:怎么力行?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想要力行的时候,往往面临三个困境:一是选不出正确的方向。二是不知道第一步该干嘛。三是做了一段时间没有反馈,开始怀疑、放弃。久而久之,很多人不是输在“不努力”,而是困在“不知道怎么开始”。这第二篇文章,就是想慢慢陪你拆解这些困境。我们不追求立刻翻盘,但至...
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长大了才发现,知道很多,却还是不会做事;读了很多书,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清楚。仿佛“知道”这件事,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神圣,也没那么有用。我们被“知道”骗了很久。可真正的知道,是什么?毛主席早在《实践论》中讲得很明白:“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那天他皱着眉说:“我真不是不努力,但我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这句话让我停下来。因为我们习惯把停滞归因为懒惰,把原地踏步归因为拖延。但更深的、被忽略的可能是——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是选择太多;是看不见方向。这和是否认真无关。太多人不是不愿意动,而是不知道怎么动、往哪里动、为什么动。他们站在岔路口,所有方向都像雾。他们手里握着地图,但地图没有比例尺,也没...
他说:“你这是打羽毛球,当然可以靠练出来。现实哪有那么简单?”那一刻我愣住了。因为他说得没错。羽毛球是线性的。你投入训练,就会掌握技能;你付出时间,就会换来进步。它的规则是确定的,反馈是即时的,变量是有限的。但现实不是。现实不是球馆。现实是沙尘暴。它没有标准场地,没有明确界线,没有固定对手。你可以今天在A岗位练出好流程,明天就被调去B部门重来;你今天刚学会表...
她总是说:“我知道啊。”知道该早睡;知道要运动;知道工作要系统;知道情绪要觉察。她真的知道吗?从语言层面上看,是的;从行动层面上看,不太像;从结果层面上看,似乎根本没有。可最矛盾的是,她并不觉得自己没在进步。她会说,自己已经在努力了。她每天刷知识型视频,听播客、记笔记、收藏文章,一天过得很“充实”。可当她停下来,她会感到焦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听了那么多...
他曾说过,自己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感觉总在原地打转。每次燃起干劲,总会被一种说不清的力拉回去。不是拖延,不是懒惰,也不是没天赋。更像是手里抓着东西,却老是漏出去。我能理解这种感觉。在开始认真训练羽毛球之前,我也曾误以为“只要招式学得快,人就能进阶得快”。我一度痴迷技巧视频,学杀球、学吊球、学假动作。花了很多时间,却始终打不过那些动作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老...
他曾无数次对自己说,明天开始早起。甚至连闹钟都调了三个。可第二天,当铃声响起,他的手比意识更快地按掉了它。又睡了一会儿,睁眼时,阳光刺进眼眶,那一瞬间他有点恼,有点羞,也有点无奈。他知道早起的好处,他真的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这不是个例。太多时刻,我们在“知道”与“做到”之间,像卡在齿轮里的细沙,看似紧密,实则脱节。很多人安慰自己说,是因为意志不够;因为拖延症...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羽毛球打得挺好。在街边的小空地上,经常跟一群叔叔阿姨打和平球,谁也不扣杀,谁也不争抢,就那么一来一回,看打多少拍不落地。有时候心血来潮比比看谁能把球打得更远,如果能从对方头顶打过去,那种胜利的得意就像夺冠了一样。在那个封闭的小圈子里,我的标准是:“比他们强”,于是我真的以为自己很强。直到有一天,我听说有人要去球馆打球,我当时很懵:“羽毛球...
题目:陷在低能感的人,如何一步步回收掌控感:一套从谷底反转的具体方法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事情还没开始,就觉得做不好。
看别人努力上进,自己却像断线风筝,无力跟上。
想改变,却像困在泥沼里,越挣扎越沉。这不是“懒”,也不是“烂”,而是一种被长期压抑后的心理状态:低能感。它像一场慢性自我否定的病,让人陷入“我不行”的循环里,久而久之,真的动不了了。今天我们就...
有些人表面是在努力,其实是在用力自残。你盯着计划不放,写了删、删了写;你不允许出错、不允许松懈、不允许“差一点”;你每天活得紧绷,内心却越来越空。你以为这是“对自己高要求”,其实是被“完美主义”绑住了手脚。完美主义听上去像是一种追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种“自我毁灭机制”。今天我们聊的,不是要你摆烂,而是教你一套系统的“自我松绑”方法。适用于:凡事非A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