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到底是拒统路上有意为之的闲棋还是无意为之的“妙”棋?
2024-01-16
有个说法,台湾称呼台积电为“护国神山”。
意思是只要台积电的芯片制造地位仍旧独步天下,而芯片又是数字信息及智能时代的“石油”。那美国及其小弟们就得倾尽全力护着“台湾”这个小弟,不让其倒进大陆的怀抱。
而大陆投鼠忌器,害怕因为台积电因为启动统一停摆,对世界对自己造成致命打击,也害怕美国及其小弟们全力护持,而不敢启动统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台积电确实有这个作用。
那我就好奇了,当初张忠谋落子台湾干芯片,到底是其跟当时的台湾当局以及美国策划的一个世纪阳谋,落一闲子,如今成了一步妙棋,还是无意间落子,不曾想具有了如今的对于台湾和美国来说-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台积电成立之前,是否就精准预测到世界将进入“数字、信息及智能时代”,而芯片将成为该时代的“石油”。
我们先看看台积电的成立过程。
离开学校后,张忠谋进入半导体产业,1958年加入德州仪器。他回忆当时德州仪器是一家正值黄金时代的世界级公司,与積體電路发明人基尔比(Jack Kilby)一同在那里进行研究,目睹了他发明積體電路。基尔比后来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德州仪器任职期间,张忠谋还重返校园,到斯坦福大学读博士。1964年,33岁的张忠谋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到德州仪器任职。
张忠谋在德州仪器一待就是20余年,一直担任德州仪器集团资深副总裁。他对半导体产业的运作非常熟悉,相信半导体的未来趋势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一条龙的垂直整合制造模式成本太高,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封测和销售将出现精密分工。
1985年,张忠谋离开德州仪器和通用仪器等知名公司,从美国回到台湾担任工研院院长。
张忠谋生长于大陆,49年离开,随后赴美读书工作三十多年,对台湾其实并不熟,但架不住“来了就是一哥”的诱惑。而到台湾仅一年后,56岁的张忠谋便决定再野一把:创业,做一家专门为其他芯片公司代工制造的公司,这种模式在当时并不被同行和投资人看好。
1987年,工研院和荷兰飞利浦合资成立台积电,张忠谋担任董事长兼CEO。
当时的半导体业界盛行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半导体公司设计自有品牌的芯片,并自己制造自己设计的芯片,还包揽制造后的测试封装等工作。
但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开创出晶圆专业代工模式,彻底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运作模式,也带动新兴的芯片设计公司,即所谓的「无厂半导体公司」,和晶圆代工公司彼此合作的新模式。
台积电模式的诞生也让张忠谋获得半导体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荣誉。
从以上公开资料中其实看不出张忠谋或者当时台湾领导人对搞半导体或者成立台积电有更大的政治野心,也即试图在手里攥住一把利器,以小搏大,跟大陆抗衡。
张忠谋或者台湾当时领导人更多的是看到了半导体本身在未来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机会,也就是如果能执其牛耳,可以为台湾经济带来巨大好处,给台湾人民整体福祉带来巨大好处,这应该就是当时为岛内谋未来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想法,是否因为能执影响全世界最重要产业链之一的牛耳,而撬动其他的机会,能增加跟大陆较量的筹码,咱们不好说,也暂时没查到相关资料可以支撑这个想法。
不过咱们可以看看80年代岛内执政当局对于统一是怎样一个基本态度来推测一下,他们是否有将此作为预备的想法。
拒绝一国两制: 大约80%的台湾民众反对一国两制政策,认为这可能损害台湾的自主权和现有的政治体制。这反映在2001年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中。
台湾本土化: 80年代末,国民党政权迅速推动台湾本土化,强调实行西方民主制度,标榜台湾独特的政治文化,同时抵制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方案。
反对中国共产党统治: 台湾当局曾提出一国两府、《国家统一纲领》等方案,表达反对中国共产党统治的立场。
从岛内80年代执政当局和民众的反应来看,执政者可能会有此考虑,当岛内经济实力胜于大陆的时候,统一的意愿将更低。但是否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依旧无从得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