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人和人的发展,差在哪? 之三

一个朋友曾经感慨:自己很会开始,却很难坚持。她学过吉他,买过瑜伽卡,也报过写作课,每一样都热情高涨地开始,但没过几个月就不了了之。回过头,她发现自己忙忙碌碌,却几乎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其实,这也是许多人共同的困境。开始从来不难,难的是坚持足够久。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收获往往不会立刻出现,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可很多人等不...

人和人的发展,差在哪? 之二

深夜的书桌上,一盏台灯下摊着好几本书:《投资学》、《心理学导论》、《文案写作》。一个年轻人正翻到一半,却忍不住点开手机里的短视频,顺手又查了下考证信息。表面看,他很勤奋,也涉猎甚广,可一年下来,既没读完几本书,也没学成一门技能。他开始疑惑:自己明明聪明、愿意努力,为什么却总觉得原地踏步?其实,这种困境并不罕见。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注意力稀释效应”。意思是,...

人和人的发展,差在哪? 之一

深夜的地铁站里,一个年轻人盯着招聘广告发呆。他学历不差,能力不差,却在同一份不喜欢的工作里熬了五年。朋友劝他换工作,他总是摇头:“再等等吧,现在跳槽风险太大。”其实他也知道自己不快乐,却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这就是许多人共有的困境——不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而是缺少了最关键的一样东西:勇气。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风险回避倾向”,意思是人类天性更愿意选择确定的安全,...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认知扭曲(人一旦开窍,焦虑就消失了)

走出思维陷阱:重新认识那些让我们痛苦的认知扭曲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事在走廊里匆匆经过,没有和你打招呼,你立刻想到"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考试考了85分,你却只盯着那丢掉的15分,觉得自己"太失败了";朋友迟回了消息,你就开始担心"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他是不是不想理我了"……这些看似平常的内心独...

为什么我们总爱把小问题说成大麻烦?——背后的心理真相

问: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 当别人给我提出一个bug,我不愿意做的时候,就会夸大他的困难,或者把这个问题由点引申到面上去,内心的目的就是以此让提需求的人知难而退,既然这么麻烦,需要这么大代价,那咱就先不做了。背后感觉的到带着一点赌气的情绪。答:你描述的这一套反应,很像是一种“以理性外衣包裹的情绪性防御”。表面上是在做理性成本评估,实质上是在用“把事情说得很难...

人这一生,改变命运的三次机会

春节回家的高铁上,隔壁座位坐着一个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她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跟婆婆通着电话,声音里带着疲惫:"妈,我知道孩子还小,可是我真的不想辞职在家带娃,我怕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了。"电话那头传来不太满意的声音,她挂了电话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发呆。这一幕让我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话:人这一生啊,其...

稻盛和夫:努力地过好今天,就能看到明天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办公室,小张盯着电脑屏幕上的PPT发呆。明天就要向老板汇报这个季度的工作计划了,可是他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同事们都在讨论下个月的目标、下个季度的指标、明年的战略规划,可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连今天都过不好,哪来什么明天呢?这个念头让他愣住了。我们总是习惯于眺望远方,制定宏伟的计划,憧憬美好的未来,却忘记了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可...

会停下来思考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夜深了,写字楼里还有几盏灯亮着。小李坐在工位上,手里拿着第三杯咖啡,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心里却空荡荡的。他突然停下敲键盘的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忙什么呢?这样的时刻,你肯定也有过。那种突然的恍惚感,就像从一场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眼前这件事,也不知道这件事会把自己带向何方。可偏偏,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样的状态里度过一天又一天。那...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童年被允许做这4件事

春日午后,阳光透过幼儿园教室的玻璃窗洒在小朋友的脸上,五岁的小米正对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发呆。她伸出小手,在空中比划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这个灯就像一个大太阳,里面住着光精灵,它们每天都在跳舞..."旁边的老师走过来,轻拍她的肩膀:"小米,别胡思乱想了,该写字了。"小米的手僵在半空中,那双明亮的眼睛瞬间黯淡下来,她乖乖地...

真正厉害的人,是如何分析问题的?3点诀窍

午后两点半,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得像果冻一样,项目经理小陈正对着投影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发愁。客户皱着眉头问:"你们这个方案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小陈张了张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结结巴巴地重复着PPT上的要点。十五分钟过去了,客户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最后摆摆手说:"回去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吧。"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小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