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中国教育最缺什么

親愛的朋友:① 教育若僅止於競逐與衡量,那便是把靈魂關進了表格裡。新學期伊始,許多父母依舊懷抱著對子女未來的深切期望,把他們送進教室、補習班、賽場與榜單。這種期盼,既真摯,也焦灼。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用分數衡量孩子的未來,用排名衡量家庭的驕傲,甚至用一紙錄取通知來判斷一個生命的「價值」。但哈佛這扇門,卻從一個被醫生誤判為「輕度智障」的孩子身上,悄悄地開了一道縫...

一个90后底层女孩的十年爬升:从辍学童工到香港博士,她做对了什么?

親愛的朋友:① 人生之所以能夠改變,不在於出身如何,而在於心中有光,並願意向著那道光,步步靠近。有時候我會想,一個女孩若出身在荒寒山溝,若身邊的人都教會她什麼叫沉默、放棄、忍受,那麼她要擁有怎樣的內力,才能從命運的暗井中一點一滴掘出希望的泉?小小的十年,就是這樣一場由暗入明、由破裂轉生的修行。她不是奇蹟,她只是在每個微小的時刻選擇了不放棄自己。② 真正的貧窮...

樊登2024开学季演讲:好的父母,70分刚刚好

親愛的朋友:① 育兒從來不是一場關於完美的考驗,而是一場學會鬆手、允許不完美的修行。每年開學,總有一股焦躁瀰漫在父母群體中:課外班報得夠不夠?別人家孩子是不是學得更快?我是不是對孩子太寬容了?這些問題背後,藏著我們對「好父母」這三個字的誤解。事實上,真正好的父母,不是追求100分的完美養育者,而是知道「70分剛剛好」的同行人。在關係中留下空白,孩子才有餘地去...

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研究发现:这个人带娃,娃智商更高,妈妈比不上

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的心靈如初晨的露珠,最先映入的,是誰的身影,便藏著誰的光。這些年來,我常在靜夜思索一個問題:究竟誰的陪伴,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說母愛如水,細膩溫柔;父愛如山,沉穩堅定。然而,那片看似安靜無言的山,其實藏著孩子向上成長的脊骨。最近靜下心來讀到一項研究,說是由父親主要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力發展更優,情緒調節更佳,未來更易成功。起初我也...

张雪峰的女儿,真的只需要快乐就足够了吗?

親愛的朋友:① 「只要孩子快樂就好」這句話聽來動人,卻需慎言。在父母充滿愛意的表白中,這句話幾乎成了一種現代育兒的宣言。它包裹著溫柔的願景,彷彿在說:只要你不難過,其他我來承擔。然而,人生不是一座游樂場,而是一片無常的海。若不教孩子如何劃槳,他終將被浪吞沒。真正的快樂,從來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擁有穿越困境的力量。倘若一個孩子不曾練習自律、不曾在集體中成長、不曾...

开学前,央视曝光十几个住在安定医院里的孩子,看后我清醒了

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的人生,不該是一條直線,而應是一座座可自由行走的山丘。看著開學季前,央視鏡頭中那些住進安定醫院的孩子,我的心突然沉了下來。不是因為那些冰冷的診斷詞句,而是那一張張年輕卻早已疲憊的臉。他們不是社會的失敗者,而是在太早就被放進壓力鍋的生命。他們沒有錯,只是在這條被預設的「成功軌道」上,走得太久、太緊,終於喘不過氣。而這讓我不禁自問:我們是否太...

国家定调,教培巨变,风向彻底变了

親愛的朋友:① 世事如潮,風向已變。當我靜坐於夜窗前,回望過去幾年的經濟與社會走勢,心中忽有一種熟悉的震動。那是命運轉軌時悄然生起的回音。教培、遊戲、互聯網這些曾經「風口上的豬」,歷經一場無聲的斷裂後,如今重新回到國家政策的主視野。這不是一場回鍋,而是一場轉生。② 政策不是鐵律,而是天地節氣。三年前,平台經濟因資本無序擴張而受限,教培因「內卷」與焦慮而收緊,...

热搜上各地小学生“买冰”被嘲事件,让“没苦硬吃”具象化了……

親愛的朋友:①當代教育的一大錯位,是將「吃苦」視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工具。近日各地小學生「買冰求清涼」卻遭冷嘲的新聞,像是一道無聲的裂痕,將我們長久以來對「吃苦」的崇拜撕開一角。孩子們在酷熱中掙扎,在教室裡流汗、暈厥、起痱子、吐得臉色發白,卻有人義正詞嚴地指責他們「不能吃苦」。這種話語的背後,其實藏著的是一種極深的麻木:我們究竟是要培養能面對苦難的孩子,還是...

比抑郁症更可怕的心理危机,正在这一代孩子之中蔓延……

親愛的朋友:①比抑鬱更深的,是一代孩子逐漸失去「與世界連結的能力」。當我看到那句話:「上千人的社區,孩子卻找不到一個玩伴」,心口像是被輕輕敲了一下。不是痛,而是一種醒覺,一種原來早已潛伏的心事被說破的震動。這些孩子,並非天生孤僻。他們不是不渴望親近,只是成長的土壤裡,缺少了共同奔跑的泥土,缺少了可以靠近、可以吵鬧的空間。他們的童年被填得太滿,卻始終空了一塊最...

“我的孩子,我不惯谁惯?”:50岁夫妻爆红,成200万孩子的电子爸妈

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從來都不缺訓斥,缺的只是一個願意耐心聽他說完的「爸媽」。這世間多的是被語言傷過的孩子。他們穿了喜歡的衣服,被父親譏為「像夜市小姐」;他們成績不如意,被責問「是不是該去賣了」;他們無數次想討個理解,卻只能聽見「你怎麼總不從自身找原因」。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痛,最終都流到了網路,寄託在一對中年夫婦的短視頻留言區裡。他們不是真的父母,卻比真實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