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做人当学王阳明,外建伟业内为圣
2023-12-26

读书登第非至上,做圣成贤方为真

王阳明,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追寻道德与真理的壮丽画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登第一直被视为一种至上的荣誉,但王阳明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强调做圣人、成贤者才是真正的目标,超越功名利禄,融入儒家思想的深邃内涵。

王阳明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常常劝告他考取功名,但王阳明的志向却不止于此。他并不将功名放在学习的首要目标上。这种独特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非常新颖。

在12岁时,王阳明对人生的价值观提出质疑,认为“读书登第”并非至上,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圣贤之道。这一观点显示了他对传统观念的审视,并为后来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王阳明并没有被功名所迷惑,他坚持追寻圣人之道。即便在格竹七天七夜的苦心探求中一无所获,他仍然坚持。贬龙场的时候,他不畏艰难,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这种坚持追求道德真理的信念成为他一生的动力,最终他在悟道的过程中创立了心学。

王阳明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有方向和理想,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立志求学,并最终成功取得成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险夷原不滞胸中,拭去尘垢性自足

在正德年间,王阳明因直言进谏而得罪大宦官刘瑾,被贬至荒凉之地。在前往龙场的途中,他甚至面临生命的危险,但他依然保持希望,用金蝉脱壳的智慧躲过危机。这种“险夷原不滞胸中”的态度表现出他坚定迈向目标的决心。

即便在龙场的环境艰苦,他仍然保持内心的清静,持守一颗“心若安定,万事从容”的信念。这种态度使他在困境中迅速悟道,实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目标。

王阳明深知心胸狭隘会导致祸患,因此他提倡心胸宽广,看淡名利,不争不怨。他的理念是,遭遇祸事而不乱,身处困境而不怨,只要苦不入心,再困苦的处境也是甜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在1519年宁王叛乱的大时局中,王阳明以迅雷之势成功平叛,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宦官张永却欲夺取这份功劳。面对这一情势,王阳明选择以退为进,深藏功与名,将功劳让给张永,自己则专心研学悟道。

他看破世情,不与万事相争,用“不争之心”处理争功之事,成功逃过一劫。在动荡的时局中,他明白退让可获好处,而争强只会招致灾难。他通过内心的宁静和坚定的信念,实现了个人幸福与道德追求的完美统一。

综上,王阳明用他的波澜壮阔的一生给世人展示了何为”内圣外王”。“读书登第非至上,做圣成贤方为真”,以做圣成贤为目标,才能做到不计名利,不畏险隘,任何环境处之泰然。“险夷原不滞胸中”,心无挂碍,心无执着,心不着相,险与不险,在他眼里别无二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世间之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此这般,争竞不断,只有圣贤才能反其道而行之,还天下以太平,留人间以清净。

王阳明的一生是对儒家思想的践行,是道德与真理追求的典范。他超越功名利禄,专注于内心的清静和道德真理的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登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成就一个真正的圣贤。王阳明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人指引了一条道德之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