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大才,不移其情不改其志,豁达泰然
2024-01-02

两人都把写作当成内在生命冲动之最充分的满足。


这句话来源于近日在读的一本《苏轼大传》。说的是苏轼跟他的一个朋友。


中午跟同事吃完饭散步,聊起这本书,忍不住向他吐槽,看这本书还不如直接看东坡全集。


为什么呢?整本书60%的文字在引用东坡或者与他相关联的人的作品,诗词歌赋,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等。剩下的40%其中20%是对引用诗词的评点赏析,类似我们小时候读诗读词的时候干的事儿,还有20%就是历史史实的串联。


这本书与其称之为传,不如叫东坡诗词赏析,不过是以他的生平和赋诗作词的背景作为主线进行了串联。


这本书将近读完,1200多页,已经读了1000零点。可以总结下了。


从这本书里我建立起了一个对苏轼的模糊印象,“大才,不移其情不改其志,豁达泰然”。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极其重量级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


如果说中国能有今日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受益于包括苏东坡在内的这些大文学家、大词人、大诗人、大思想家们的。


苏轼算不得大思想家,也不是大政治家,只是拥有冠绝中国历史的大才。


单是这个大才,就足以斐然古今中外。


什么是大才呢?放在今天叫能写和说金句,可不是普通的金句哦,而是将常人看到的人事物境情志以一种令人叫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无论谁一眼观之,就直呼妙妙妙。


自古到今,拥有大才的人都足以耀世,看李叔同。


董宇辉。


像董宇辉,罗永浩,樊登这样的人,比起苏东坡,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今这个社会,依旧有才,知识储量大,出口能成章,口若悬河,辩才无碍。


足以成为万众瞩目的榜样。


我心向往之。不单单是羡慕他们的万种瞩目。更主要的是有才。


这正是“把写作当成内在生命冲动之最充分的满足”,这句话足以诠释有才对有才者的至高奖赏。


无论苏东坡也好,还是李叔同也好,为万众瞩目和称耀固然是好的,但比不上有才本身带给他们的满足。这种满足只有有才者自己才懂。


过于有才,物极必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一生就在为才所累,董宇辉其实也是,太过光彩夺目,才有刚平息的“小作文事件”。


《苏轼大传》一书除了让人看到苏轼的大才,还有一个为人称扬的品格,“不移其情不改其志”,坚守正义、公义,不因得志而多半分,也不因失意而少半分,一生宦海起起伏伏,不因顾惜自己而隐藏锋芒,也不会因怕得罪他人而虚与委蛇。可能有人说他不会为官,确实,如果会为官,历史上可能多一个官油子,但会少一个名篇迭出的大才子,二者并不能兼容。


所谓的正义、公义,我认为就是心中始终如一装着万民疾苦和国家兴衰。


写到这里,结合我自身有了两个感悟。


第一,把写作当成内在生命冲动之最充分的满足,这便是或者应该是我持续大量阅读和写作的最为原始动机。


第二,始终保守善良、正义、公义。将心量扩大去关注世事人心,正如马斯克把保存人类文明火种,保存人类意识作为自己根本使命一样,我也应该以改变已经朽坏的世事人心为己任。而不应该桎梏于赚钱这样的蝇营狗苟的窄小心量。


第三,苏轼的豁达泰然在数次被贬后,一次比一次安然。可以说是现实磨练了他,更可以说是他的心量不知不觉间已经扩大到看淡日月,洞明古今。


这样的心态和品质应该为每个人拥有,常常处于对过去纠结、遗憾、无法释怀,对未来担心、怅惘、焦虑的我们,豁达泰然就像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但却是每个人打心底里渴望拥有的一种品质。


新的一年,需立一个长志,在此基础上拆分成无数个短志,一个个去实现它们,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修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