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13读毛主席《实践论》,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是什么
2024-01-03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这是《实践论》开首第一段。其中有些概念有待更加深入浅出的解释一下。

以下是来自AI的解释:

毛主席说“离开人的社会性”是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就是社会。我们的想法、行为和生活都受到这个大家庭的影响。就像小朋友在学校和家庭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样,大家一起生活在社会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而“离开人的历史发展”是说我们所生活的大家庭,就像一个大故事一样,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这些故事,才能更好地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合作,共同生活。

所以,毛主席告诉我们,要了解问题,就要观察我们所在的大家庭,了解大家庭发生的故事,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明白为什么人们会想要一起生活在一起。

毛主席或者马克思关注的唯物主义是基于人的唯物主义、唯物论,因此必须把这个概念放在人这个大框架下来认识。

这就有了以上毛主席的论断,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是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认识问题的。

这个离开,并非是刻意去拉开人跟物之间的距离,而是认识没有到那个阶段,之前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没有有意识的将人作为唯物论的主体的自觉自发的意识。个人认为是社会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哲学家、思想家们的注意力还在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以及神秘经验上。

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年代,社会启蒙运动此起彼伏,公民意识觉醒,社会活动增加,无产阶级觉醒,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就迫切需要一种指导思想和理论,来为这个阶级正义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和灯塔指引。

这便有了马克思恩格斯将人及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跟唯物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可以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唯物主义、唯物论。

这个过程实际也从侧面印证了毛主席的论点,理论从实践中来,然后实践又到理论中去,互为成全,互为发展,互为完善。

回到社会性跟人的历史发展。

一句话,人的所有实践活动,从空间维度或者横向维度讲,就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当前任意人类社会切面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包含了任意单个人思想、行为、语言、情绪等等,也包含了人跟人发生交集之后一切关系、催化的结果、情绪情感交换、信息交换等等。

从时间维度或者纵向维度讲,则是人的历史发展,也就是在切面中的一切在时间维度上,发生的变迁,退步或者进步,跃迁或者变异等等。

这两方面如果不做关注,不做信息搜集整理,不做感性认识,不做思考,不做理论提炼升华,是不会形成围绕人的唯物论和唯物主义的,自然也就无法指导人,尤其是无产阶级进行正确有效的行动。

幸运的是,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诞生恰逢其时,借助前人已有的唯物论理论积淀,深入社会实践,横向观察当时社会,纵向观察历史变迁,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指导人尤其物产阶级行动的科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其应用的不单单是无产阶级的社会运动,对每个人来讲,都具有行动的指导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里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应该紧密扣紧人来做文章。


我觉得以公众号矩阵建设为例,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关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第二关注所面对的读者群体的所思所想所行所需,第三关注发展中的读者群体的所思所想所行所需。也就是任何时候必须深入细致紧密贴近用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