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观察力训练:知了
2024-08-06
昨天,孩子妈妈给孩子们买的鹦鹉到了。
家里有了个小生命,感觉就不一样,仿佛因为它的到来,我们家有了一篇绿油油的、空气清新的森林了似的。
这是决定今天写知了突然想到的。
人这个动物很奇怪,一方面贪恋着城市的繁华,一方面也还在对自然、森林、鸟雀、山泉汩汩、阳光灿灿暗生着情愫。
知了是在从燕郊坐车在国贸下了车,往地铁站走去的时候,突然听到的。
吱吱吱,吱吱吱,好熟悉的声音。
我四处望一望,侧耳听一听,没定位了他们到底在哪里。
我猜,应该在路边的某一棵高大的树木的树冠中间。
知了的叫声一起,立即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若干若干年前。
小时候,我还没有出去读书的时候,每到夏天总会听到无数无数知了的合奏曲。
你嫌烦都不行,他们一阵一阵的往你耳朵里钻,直到夜幕降临,红日西坠,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也才依依不舍的息了声、归了巢。
你不知道,在我们老家的小山村里,早上太阳刚露头,甚至只是晨光刚刚熹微,我们小孩儿还在梦乡中的时候,吱呀吱呀吱呀,一阵紧似一阵的破嗓子声音就从外面的树林里、树梢上,穿越道场,破窗而入,推开房门,钻入耳中。
有时候,没睡醒,不得已只能钻进被窝里,用被子把脑袋蒙上,才能减小一点那此起彼伏的叫唤声。
其实那不是叫声,只是他们翅膀震动发出的摩擦声。
很奇怪,那么小个躯体,发出的声音如此之大。
而且不晓得他们制造出这声音的目的是啥。求偶?或者心情好在欢歌?
知了的声音在夏天可以整天整天的叫。
如果遇上雨天,他们就集体噤了声,我猜大约是雨水淋下来,让他们的翅膀湿了,振不起来了吧!
只要雨天已过去,天一放晴,他们的“吱呀吱呀”的叫声就会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
哪怕刚刚还是雷阵雨,他们集体失了声,雨一过去,云层散开,太阳钻出来,有时候还有一匹彩虹挂在山边,不一会,他们的声音一定准时传来。
一只,两只,三只,千百只。
最开始,有一只,吱呀一下,还有些哑,再吱呀一下,连续吱呀两下,三下,就开始起劲的连续发了出来了。
我常常猜,那估计是他在清嗓子吧!或者在做扇动翅膀的彩排。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烦它,跟他们和谐共生着,就跟傍晚“呱呱呱”的青蛙声一样,是一种催眠剂,是一种灵魂的安慰和按摩剂,让人心简单、宁静、安心。
有时候,我们也升起这样的念头,它到底在哪里呢?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它到底是怎么发出这么大响声的呢?
于是,我们屏气凝神,朝着最近的一个声音慢慢摸过去。
这家伙不是那么聪明,我们通常都能找到它。
有时候太高,我们就在树下,呼呼哈哈,吓唬它一阵,不走,我们意兴阑珊,自个儿走了。
有时候它歇的不太高,就先盯着它看一会,然后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捉,这个时候,不敏捷一点,它一准儿就逃走了,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捉到。
抓住它的一瞬间,它还吱呀叫上几声!听起来像挣扎一样,其实可能是触碰到了它的蜂鸣器!抓住后我们会翻过来覆过去观察它,一会儿倒我手里,一会儿倒妹妹手里,看看它的大眼睛,它的触须,它的脚,还有那空空的大肚子,掰开翅膀研究响声来自于哪里,好大一会,腻了,就又将它放飞掉。
知了蛹还能吃,可我从没吃过,也不敢,嫌恶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