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惊觉,那些声称每年自己读一两百本书的人,最大的好处不是吸取了体量庞大的知识,而是可以不用面对现实。这句话像一枚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初听有些刺耳,但若不急着否定,也不仓促认同,便能在心中泛起更深的涟漪。我们为何读书?我们又为何沉溺于阅读?书本是工具,是智慧的传递,是他人心灵与经验的结晶,但当它变成一种不愿看见自身生活的替代品时,便也成了一种逃避。读书本无错...
为师者,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和自问也许是:我是引领我的学生去面对痛苦和解决痛苦?还是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让他们能愉快地逃避痛苦和暂缓痛苦的方案?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轻轻的震动,如一枚石子落入静水,泛起一圈圈不易察觉却绵延不止的涟漪。不仅为师者如此,为人也如此。真正的关怀,并非只是抚慰和安慰,更在于引领对方勇敢而真实地站在痛苦面前,不逃避,不粉饰,不将苦涩...
一个有意识地保持活在当下状态的普通人,就是修行人。这句话不玄,不高,却深深地切中生活的本质。修行从不是远离尘世、闭门打坐,也不是要脱离一切欲望和纷扰。修行人并不一定穿着袈裟,也不一定念经拜佛。他可能就是你身边那个洗碗时安静专注的人,是那个在公交车上闭目养神、与自己待在一起的人,是那个在被误解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静静看清内心的人。当下,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最难...
爱自己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学会跟自己说“没关系”。注意,是“没关系”,不是“无所谓”。这句话乍听简单,若能真懂、真用,便是一种深刻的慈悲,是通往自我接纳的大门,是观心者在生活泥泞中走出的柔软步伐。许多人活着,常常是一种“使劲”的状态。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不让别人失望的人。我们不断地衡量、检视、批评自己,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决定,错...
我们的大脑就是我们的宇宙,它有非比寻常的创造能力,可惜的是我们却总是用我们的大脑来创造限制。这句话,在静默之中轻轻地敲打着内心,就像是夜里的一声钟响,把人从纷扰的梦中唤醒。许多时候,我们以为外在的世界限制了我们,现实残酷、环境不利、机遇稀薄,但其实,一切的桎梏与窒息,最先从我们自己的念头中长出。正是我们自己用心中的语言、念头、判断和习气,把原本自由无垠的生命...
午后微风吹进院中,阳光在树影间跳跃。我正扫着落叶,忽然想起一句话:“你要全力以赴,才不会后悔。”这句话许多人都听过,甚至把它当作人生信条。年轻时的我也是这样,对生活、对理想、对感情,哪一桩不是咬牙拼尽力气去坚持?那时候我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坚持,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渡不过的海。但后来我发现,原来真正拖垮我们的,不是我们没有尽力,而是我们以为自己在全力以赴...
那天在山间散步,遇到一位年轻人,神色疲惫,却又似有话要说。他终于开口问我:“师父,我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为什么我还是走不出来?我还是会痛苦、会迷茫、会怕呢?”我没有急着回答,只是望着他良久,然后轻声说:“你学得很多,但你还没敢面对真正的那个‘你’。”他愣住了,像被风吹了一下心。这个时代,太多人像他一样——知识很多,理念很新,道理很通,...
夜深的时候,我常常翻开一本书,喝一口茶,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读书感悟”。那一刻我很安静,心也仿佛踏实下来。我以为自己正在成长,正在学习。但有一晚,我忽然停下笔,问了自己一句话:你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只是喜欢这种“正在学习”的样子?那一刻,内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一种轻微的羞愧感升起。原来,我不是在面对知识,而是在沉溺于“我在学习”的感觉。这是一种极为细腻的自我感动...
很多人的心是关上的,却控诉着世界没有给他机会。我曾在一处车站,看见一个中年人怒斥售票员,口气里满是委屈和怨气。他说:“你们这些人,从来不给我们这种人机会!”他眼中有火,也有苦。我没有出声,只是低头看了看自己心里的涟漪。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一句话:有些人一生在等一个机会,却从未打开心的窗户看见阳光。我们常常觉得世界亏待了我们,社会不公、命运不顺、他人无情。我们...
一、起:人生困局,始于“看不见”很多人问我,人生难不难?我说,不难,难的是我们看不见。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短板,看不见局势的走向,看不见别人的善意,也看不见命运递来的机会。不是没有路,而是看不见;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方向错了。《天道》里的那些角色,有人输了官司,有人丢了命,有人咸鱼翻身,有人悄然飞升。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不同,命运就不同。二、承:五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