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真的很爽!”
2025-08-08

在这个人情复杂、关系交错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温柔和忍让可以换来尊重和体贴,却在一次次退让中失去了自己的底线。我们曾经善良到没有边界,柔软到近乎透明,把自己一再缩小,只为了换来一点关系里的安稳。但生命终究会在某一刻提醒你:不设边界的善良,终将成为别人肆意践踏的起点。晓萍所言“做一个不好惹的人真的很爽”,并不是要你成为攻击性强、咄咄逼人的人,而是要你从心底认同一件事——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习惯性地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性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时间久了,就会活成一个让自己也不认识的样子。那个叫“真自我”的声音,被不断压抑,退居到灵魂的角落里,而“假自我”就像一层面具,为了讨好、为了配合、为了不让关系破裂,而一次次勉强自己。但真正的自在,从来不是讨好换来的,而是你能直面内心的声音,敢于表达,敢于拒绝,敢于说“不”,敢于让别人知道你不是一块任人揉捏的软泥。

有些人,天生温和,但并不代表软弱;有些人,总是笑着,但不代表没有原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藏着一团火,那是你的尊严、你的底线、你的不可侵犯之地。当你开始认清自己的感受,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不是伤人,而是清晰地告诉世界:我不是来取悦所有人的,我是来成为自己的。我愿意对善良的人温柔以待,也愿意对冒犯者划出红线。

释放攻击性并不意味着伤害,而是在适度之中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不是错误,不是羞耻的表现。它是你的情绪系统在提醒你:“你被侵犯了”,“你受伤了”,你要去回应。不是用拳头回应,而是用语言,用态度,用界限。如果你总是把愤怒压在心底,它就会变成沉默、疏远、冷战,甚至变成对无辜之人的迁怒。而真正有智慧的表达,是不带敌意地陈述事实和感受,是在说:“你这样做,我不舒服,我希望你知道。”当你这样说时,你不是在攻击别人,而是在保护自己。

生活不是一场忍耐比赛。我们不是来证明自己能承受多少,而是来体验尊重、丰盛与真实的生命力。你可以善良,但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你可以温柔,但你的温柔要带有边界。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毫无保留地付出,不是所有关系都值得你一再牺牲自己去维系。有时候,一个有棱角的你,才是真正被尊重、被看见的你。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不是变得刻薄,而是变得有气场。不是处处逞强,而是在关键时刻不退让。是懂得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该放手的。你可以依旧善良,只是多一点对自己的保护;你可以依旧体贴,只是不再无底线地牺牲。你会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在帮助别人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你会在面对不公时不再沉默,而是直视对方,坚定而有力量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当你这样活着的时候,生活的质感也会悄然改变。你不再需要用讨好换来被爱,而是因为你真实而完整地存在着,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关系也会逐渐变得平衡和健康,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因为你不再忍让而疏远你,相反,他们会因为你更清楚自己是谁,而更加珍惜你。

人生是一场“归位”的修行。你曾离自己很远,为了融入世界,为了不显得突兀,为了让别人开心。现在,请你一点一点走回来,把力量还给自己。去建立自己的气场,不是为了震慑他人,而是让自己站得更稳;去释放自己的情绪,不是为了发泄,而是告诉这个世界:我在意我自己。你可以哭,也可以笑;你可以爱,也可以拒绝。你有权利让生活按你的方式展开,而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当你真正成为一个不好惹的人,你会发现,那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标签,而是一种真正的自在。它让你在纷扰的人际中保有清明,在复杂的情绪里仍能坚定自我,在风雨人生中,不慌不忙,自成一道风景。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
《活出真正的自己》——约翰·布拉德肖著,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真我”与“假我”的区别,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恢复自我、设立边界、重拾尊严。

音频推荐:
心理FM《请允许自己发火》——用温和但深入的语言,讲述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表达愤怒,如何让愤怒成为一种建设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