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年轻人不爱钱很可怕,假装不在乎钱,你就会真的没钱!
2025-08-08

年轻时,我们常以“不在乎钱”作为浪漫的标签,那仿佛是一种品味、一种脱俗,甚至是一种优越。可人一旦用“清高”来回避现实的“清贫”,最终要还的,都是生活加倍的债。不是钱俗,而是假装不需要钱才俗。倘若你愿意坦诚,承认“我想要钱”,你便已比大多数人诚实许多。

我也曾是那个觉得谈钱“伤感情”的年轻人,穷得很优雅,嘴上说着旅行是灵魂的漂泊,实际连一张博物馆门票都付不起;嘴上说不羡慕高薪岗位,内心却忍不住刷着别人的工资单发呆。曾以为情怀可以当饭吃,后来才明白,连撑起情怀的桌子也要钱买。原来不是钱妨碍理想,是没有钱才最先抹杀理想。

就像粥左罗提到的那个故事,当一个女孩拿“文艺”做幌子,以为能不靠钱赢得尊重,结果生活早已无情审判她的天真。爱钱,不是堕落,而是觉醒。年轻时不在乎钱,可能真的会一辈子没钱,因为你没有学会和钱做朋友,更没有学会怎样让它为你所用。

觉悟,往往从“窘迫”中开始。当你穷得连朋友聚会都退缩,当你租不起一个像样的房间,当你明明可以靠努力改变生活,却还在假装无所谓,那一刻,所有“高尚”都开始变得苍白。人生最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还要强撑出一副“我不需要”的姿态。

但只要你愿意承认:是的,我在乎钱,是的,我希望有钱,那你的人生就会开始发生改变。认真对待钱,就像认真经营一段关系,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而不是躲在你“无所谓”的背后羞涩。赚钱,不是偶然的好运,而是清醒的选择。你越是认真琢磨钱的来处和去处,你越能发现,它其实并不高冷,也不复杂,只是不搭理那些轻视它的人。

我想起粥左罗在地摊上卖明信片的故事。那个拉不下面子的夜晚,那个在人群中挣1000块的中午,其实不是在摆摊,而是在击碎自己过去对钱的偏见。他说自己曾做兼职保安,一天站8小时才赚80块,却在卖掉五盒明信片后轻松挣到同样的钱。这不是运气,这是对赚钱方式的重新认知。

每一个赚钱的人,都不是偶然发财的。他们只是比别人更早放下羞耻,开始思考赚钱这件事的“道”。一双袜子进价五毛,街头却能卖十元六双。你说这不体面?可体面的背后,是你能不能看懂供需,是不是尊重商业的规律。我们太容易看不起路边摆摊的人,却看不清他们可能是这城市最有眼光的一群生意人。

真正的智慧,是把“赚钱”从口号变成日常,是不让“生活”永远压在“梦想”之上。你有多在乎赚钱,就有多大机会学会赚钱。这不是鸡汤,而是千万人经历后的共识。你每天想着美好生活,却从不花时间研究赚钱的路径,那美好生活注定只是梦。

钱只是中性的工具,是你对它的态度,决定它对你的态度。你可以选择用钱支撑一个创意,资助一所学校,甚至只是给父母买一台按摩椅,都没有错。只有你故作清高地远离它,它才会冷漠地远离你。

我越来越相信,钱,不是用来满足虚荣的,而是用来赋予自由的。你只有足够有钱,才有机会说“不”;你只有手里有底气,才敢把“理想”当成事业来做。罗振宇说得很直白:“我只服务于愿意为我花钱的人。”有些人听来刺耳,其实,这是一种清晰自洽的生活方式。他不靠虚伪的人设讨好世界,而是用结果来赢得尊重。

而朴树更是如此。他说“我来参加节目,是因为我需要钱”。在台上的朴树依旧穿着朴素、眼神清澈,却多了一份直面现实的坦诚。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他知道,靠自己的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没什么可羞耻的。比起那些打着情怀旗号,暗地却处处谋利的人,朴树和罗振宇这样“诚实赚钱”的人,更值得尊敬。

所以,大大方方承认你爱钱吧,不丢人。钱只有铜味,人才会有臭味。而当你学会用钱去善待他人,善待父母,善待梦想,钱也会变成有温度的工具。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靠自己的能力,把钱赚得光明正大,把生活过得底气十足。

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不靠钱也能活得体面的极少数人。但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能早早承认“我需要钱”,并为之认真努力,才是现实世界里最大的清醒。不是钱最重要,而是如果你没有钱,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无从谈起。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与视频:

  1. 《小狗钱钱》by 博多·舍费尔:通俗易懂地讲述金钱观,适合所有年龄段建立正确金钱意识。

  2. 《穷爸爸富爸爸》by 罗伯特·清崎:关于资产、负债、财商启蒙的经典读物。

  3. 《原则:生活与工作》by 雷·达利欧:建立现实与目标之间桥梁的系统方法,适用于商业、个人成长等多个场景。

  4. 视频: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系列演讲(B站可搜,来源真实),讲述认知升级与赚钱逻辑。

  5. 视频纪录片《美国制造:亿万富翁的成长史》Netflix原片,解析财富背后的人性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