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3个心态,你不可能成为写作高手!
2025-08-10
写作的价值,从来不只是换钱那么简单。
许多人一开始提笔,是带着强烈的功利心来的——他们希望文字立刻变成稿费,希望粉丝数量直线上升,希望短时间就能靠写作养活自己。这并非不可理解,谁不想看到努力尽快兑现回报呢?然而,写作是一条长路,它的馈赠,往往先在暗处发生——它先磨你的脑,再养你的眼,再驯你的心。写得久了,你会发现,文字只是表面收获,深处的变化是思考力的锻炼、逻辑力的提升、洞察力的增长,以及对问题抽丝剥茧的能力。那是你的思维段位被整体拔高,你看世界的视角更立体,理解商业的深度更扎实,遇到新领域也能迅速切入。到那时,写作已经不仅是一个职业选项,而是一种底层竞争力。哪怕某一天,公众号没了,视频号停了,你依旧能在别的赛道活得精彩,因为能力已经镶嵌在你身上,拿不走。
但这种能力的养成,有它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你心急就加速。若你带着“两个月变现、三个月回本”的预期来,很可能还没享受到写作的真正滋养,就被落差打回原形。写作的第一重修行,是放下急功近利的执念,把它当作一个逼迫自己成长的长期系统。目标可以有,但不能让目标压垮过程。等你站到一个更高的格局,甚至可能发现,当初执着的那种变现方式,你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你的世界已经大了,选择更多了。
更深一层的修行,是喜欢写作本身。很多人只是喜欢写作带来的好处:名气、收入、影响力,但真正能写到八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是那些热爱书写过程的人。将一段经历化为文字,就像把流逝的生命凝固成永恒;把一个复杂的概念剖解清楚,就像在混沌中画出一条清晰的线;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确认它有价值时,那是挖到宝藏的喜悦;写出一套实用的方法,就像为一群人打造了趁手的工具;甚至写出一个比别人更有逻辑、更妙的表达,也能让自己忍不住暗暗叫好。这些纯粹的愉悦,是外在成就无法替代的,它会支撑你穿越瓶颈,熬过孤独,反复回到书桌前。
然而,很多人在写作初期,感受到的却是痛苦。几天才磕出一篇文章,改来改去不满意,写废的比写成的多。这时最容易否定自己、萌生放弃。其实,这多半是因为预期高于能力。一个从未写过长文的人,若期待自己像高手一样流畅自然,必然失望;没有长期思考积累,却要求自己立刻有深刻的观点,也只会痛苦。修行的第三个关键,就是让预期与能力对齐。清楚自己在什么阶段,就设定与之匹配的目标,这样才不会陷入巨大的落差,而是在可承受的难度里稳步提升。一次次小的进步,才会累积成大的飞跃。
真正的明理,是看到写作与人生的共通之处。它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条修行的路。你需要在其中学会延迟满足,学会享受过程,学会不被外界的噪声扰乱节奏;也要学会在每一个阶段,承认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因为慢就自卑,不因为难就放弃。喜欢结果的人,容易半途而废;喜欢过程的人,才能一路向前。当写作的外在回报与内在喜悦在你身上重合时,你就不再需要“坚持”这个词,因为写作已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和行走。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成为作家》(Becoming a Writer),多萝西娅·布兰德著,一本帮助你建立长期写作心态、培养内在驱动力的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