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聊天的人,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2025-08-10
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人和人见面,就像两颗石子在水面相遇,有的激起波纹,有的溅起浪花,有的却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有人以为聊天是交换信息,有人以为是消磨时间,可走得久才明白,聊天其实是在交换感受。感受一旦舒服,信息和时间就都变成了礼物。世间很多关系,就是在一来一往间慢慢深了,也在一句不经意的话里慢慢凉了。若你有心去看,就会发现,凉的那一刻,常常是因为有人忍不住端出了自己的优越感,把对方压得无处可退。那一刻,对方或许还在笑,心里却已经退了半步。
我见过许多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刚坐下就开始讲自己的房子、孩子、职位;一个人遇到旧同事,不问近况,只说“你怎么还在干这个”;甚至有的人,明明对方已经心虚某件事,却偏要提起,像在灯下照一只夜行的小兽,让它无处藏身。这些时候,话是轻的,心是重的。人心的重,不是因为对错,而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被放低。优越感本就是人性里的野火,烧起来容易,灭下来难,若是控制不好,便烧掉了人与人之间的桥。
我年轻时也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说自己好,就是在传递信心;以为指出别人的不足,就是在帮他进步。可后来慢慢懂得,言语的作用,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对方听进去是什么感受。感受里若有被轻视的味道,你的道理再对,也会化成隔阂。修行里有句话,叫“以彼之心为我心”。意思是,你要先走到对方心里去看,再决定要不要开口。这一步,决定了你的话,是钥匙,还是刀。
人与人的交往,就像一场场小修行。你得学会让别人舒服地站在阳光里,而不是站在你影子下喘不过气。优越感,不是不能有,而是要学会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别人眼前。
我渐渐明白,真正的会聊,不是能说多少,而是能给对方留多少。给他留话题的空隙,留自尊的台阶,留一份被看见的欣喜。你不抢他的光,他反而会觉得你是他的光。
有一回,我见到一个多年不见的师兄,他做得很出色,谈笑间却全是问我的近况,不提自己这些年的成绩。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外面拿了奖,也赚了不少,可在那次见面里,他只说了些旧日趣事,偶尔夸我两句,像是怕我尴尬。我从那天起,记住了“把优越感留给对方”这句话。那不是退让,而是修行。
世间八苦,难在“我执”二字。优越感是“我执”的一面镜子,照久了,就看不见别人。你若能把镜子放下,看一看对方眼里的自己,就会发现,他不是非要你低,只是希望和你并肩。
我想起曾在书中读到的一句话——人类最深的需求,是渴望被重视。这份重视,不是奖状、掌声、金钱,而是你在他面前的那一份真心。你让他觉得自己重要,他便会让你重要。这便是善缘的开端。
顿悟常在一瞬之间。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年长的朋友,他的公司近年不太景气,和我说起往事时,言语间带着叹息。我本想安慰几句,却忽然想起粥左罗说过,聊天不要去揭别人正在努力维持的优越感。于是我只是笑着问他:“你那年跟我讲的那个客户,现在还联系吗?”他眼睛亮了一下,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起一些还在顺利推进的事。那一刻我懂了,有时候帮人走出低处,不是给他指一条新路,而是帮他回忆自己曾走过的高处,让他想起——我还行。
这也是修行。修的是口,守的是心。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听,什么时候笑一笑就够了。聊天从来不是比拼谁懂得多,而是比拼谁让对方舒服得多。你若能让别人因你而觉得自己好,缘分便会自己延长。
明理之后,我常想,把优越感留给对方,不只是聊天的技巧,更是处世的智慧。它能让你少结怨、多结缘;少生隔阂,多添信任。这世界的善意,大多是在细节里流动的。一句不刺人的话,一个不揭短的笑,一个给台阶的眼神,都是你在给自己积福。修行讲“舍”,舍得面子,舍得锋芒,舍得把光让一半给别人,你才会发现,这世上大多数的光,最终都会绕回来照你。
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舒服了,别人也会为你留一份位置。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缺优越感,因为你已经赢得了更长久的尊重。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沟通的艺术》([美]罗纳德·B·阿德勒 等著),从心理学与人际交往的角度,深入讲解如何建立尊重与信任的沟通方式,帮助你在言语间赢得人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