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年度演讲2023:进化的力量(演讲全文)
2025-08-10
人活着总会遇到事,可有的事越使劲越乱。
早年我在山中修行,挑水、砍柴、扫地,这些都是“难”活儿。挑水路陡,肩膀酸,练上一个月,腿有力了,肩也硬了,就不再觉得难。可有些事却不一样,比如师父让我帮他整理一箱旧经卷。那是多年的旧纸,卷成一团,彼此粘连,像一锅煮烂的面,怎么扯怎么断。我起初用力去拉,结果纸边撕了;用刀去切,又怕误伤字句。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力气活,这是心活。人世的许多境遇也如此——考试、学艺、种地、做买卖,这些多半是“难”,用功用时便能破。而人心的纷乱、世事的纠葛、感情的缠绕、利益的冲突,这些往往是“复杂”,一味用力,反成乱麻。
下山后,我在市井走动,看商贩讨价还价,看夫妻为小事闹得面红耳赤,看亲友为一块地皮反目成仇。旁人劝:“别急,坐下来慢慢谈。”可当事人总想着立刻解决——就像我当年拉那团经卷一样,越急越坏。世人多会认“难”,以为多练多冲就能破关,却少有人认得“复杂”,懂得它需要换个思路、换个心境。有时你需要等,有时要绕,有时要暂放一边。复杂如结,未必一刀劈开,而是轻轻顺毛,先找一条能动的线头。
我记得有一年,村里水渠淤塞,几户人家争着要疏通。有人说:“派壮汉挖!”有人说:“买铁锹!”最后忙了一天,渠口泥越堵越实。后来有个老汉来了,不挖不铲,只顺水摸着水底,找到一个小孔,把石头轻轻挪开,水就自己冲开了渠口。人都愣了。那一刻我想到,经卷的线头找对了,它自己会松,渠口的水路找对了,它自己会冲。生活的复杂事也是这样。我们总以为世事像山路,要的是腿力;其实很多时候,它更像毛线团,要的是耐心、观察和心境的平和。
有一回,我帮一个小伙子解决店铺纠纷。他苦着脸说:“师父,我每天跑工商、跑街道,找律师,越跑越乱,顾客也跑了。”我问他:“你跑得这么勤,目的是什么?”他说:“当然是解决问题。”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问题不在跑快慢,而在跑的方向?你像拿哑铃,当然是‘难’,可你现在面对的是一团毛线。”小伙愣住了。我让他停三天,不再跑,反而花时间去和老顾客喝茶、聊闲事。三天后,他发现街坊之间有人愿意帮他牵线,事情竟很快有了转机。他笑说:“原来复杂事要先松,再解。”
顿悟往往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到来的。那天我在院中打坐,忽然想起小时候看母亲缝衣服的情景。她总先抚平布料,再穿针引线。若布料皱着,针再快,也缝不出平整的衣裳。原来,复杂的事,不是先解决眼前的结,而是先抚平围绕它的皱褶。像朋友间的误会,不要急着辩对错,而是先让彼此的情绪平静下来;像家族间的利益分配,不要急着定输赢,而是先让各方感到被尊重;像工作的冲突,不要急着追责,而是先澄清目标和立场。当你抚平了这些“皱褶”,原本的结往往自己就松了。
这一念通了,我才明白修行里常说的“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顺应事物的本性去处理。毛线的本性是缠绕,你要顺着它的线走;水的本性是流动,你要顺着它的势引;人的本性是情感,你要顺着他的心意沟通。反之,如果逆着来,用力死扯,就像硬要让水往高处流,让毛线逆缠,非但费力,还会坏事。
再回想当年挑水、砍柴,那些“难”事给我磨了筋骨,而经卷、渠口,那些“复杂”事却磨了我的心。力与心,是两个不同的修行层面。世间行走,若只长力,不养心,遇到复杂事便会焦躁失措;若只养心,不练力,遇到难事又会懒惰退缩。真正的修行者,要在难与复杂之间游刃有余,既能破难,又能解结。
后来我给弟子们讲这个道理,他们起初总问:“师父,那到底是先用力还是先用心?”我笑道:“用力去挑水,用心去解结。分得清楚,你就不迷路。”他们又问:“那要是分不清呢?”我说:“那就先停下来,看一看。难的事,停一会它还在那儿,不会变复杂;复杂的事,停一会它可能自己就松了。”这是我多年行走的体悟,也是许多人在人生路上要慢慢学会的——不逞一时之勇,不求一日之功,先辨其性,再择其法。
如今每当我遇到难事,便想起挑水上山的脚步,一步步踏实走;遇到复杂事,便想起解毛线团的耐心,先抚平再理顺。我也教有缘人这样去看待生活:难事磨筋骨,复杂事养心性。若能不混为一谈,日子便少了许多无谓的耗损,多了几分从容与笃定。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菜根谭》,洪应明著,中华书局出版
发表评论: